感控队伍如何吸引优质人才?专业结构、职称晋升、学科发展……这些问题得先明确

2021
09/03

+
分享
评论
漫谈医管
A-
A+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工作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感控相关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工作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感控相关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8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感控工作,并对感控人员配备形式、数量、专业结构、薪酬待遇等提出要求。



《通知》精准定位感控发展“痛点”


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兼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 指出,感控工作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感控人员是监督指导各项感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关键。

  • 全社会对于感控的认识还很欠缺


“相信很多人了解感控是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开始的。客观上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感控问题。但我们仍需认识到,目前公众甚至是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对于感控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仍然不足。此次《通知》对于提升各界对于感控工作和感控人员的关注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胡必杰说。

《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感控工作,全力支持医疗机构感控部门配备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感控人员数量。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感控办公室主任邹新春 直言:“《通知》明确了一些在感控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配备感控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护士是感控工作的‘主力军’还是‘唯一执行者’,感控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符合哪些条件等。 《通知》的出台表明相关制定者看到了我国感控工作的“痛点”问题,倾听到了基层感控人的心声。

邹新春进一步介绍,当前,国家反复强调要配齐、配足、配强感控专兼职人员,避免感染事件在院内发生。

此前,由于没有政策依据,甚至连一家医院该配置多少感控人员也不明确。以口腔医疗机构为例,过去,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以床位数来计算(要求是至少每250张床位配1名专职人员)。

然而,很多口腔医疗机构是“大门诊、小病房”设置,有些甚至是“零病床”。《通知》要求以口腔综合治疗台数量来计算感控人员配备数量,使此类机构的感控人员配备更加合理。

  • 感控人的晋升和职业发展“痛点”


“此外,对于感控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问题。目前,大部分医学专业都有适宜的晋升通道,但感控人员成员复杂(临床、护理、公卫等专业人员均有),现行职称晋升体系让承担管理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鲜有机会能够完成原先医、药、护、技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从而很难获得晋升,这导致了优秀人才进入感控部门工作的意愿较低。有效解决这些人的职称晋升问题是能否引来人、留住人的关键。”邹新春坦言。

感控人“打铁还需自身硬”


此次《通知》的印发旨在保障感控相关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除感控人员配置数量、专业结构、薪酬待遇等外,《通知》对感控人员工作职责和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感控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成为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才能切实履行感控职责。”邹新春说。

8月29日,《“疫情新常态”下的医院感染管理(上海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正式发布。 《共识》包含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风险评估、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侵入性器械及其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内容体系。

作为共识编写牵头人之一的胡必杰表示,医院感控是医院的防控底线,防患于未然是感控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理念。感控人员务必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并严格遵守循证感控理念和要求开展感控工作。

胡必杰进一步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感控被视为“让患者在诊疗期间不发生感染的活动”。

现今,医院感控部门面临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比如,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应严格遵循循证原则,防护用品的升级并不代表着防护效果的升级。插管相关感染防控、筛查、确认和隔离新冠患者等也要与循证感控相结合。为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使用最大无菌屏障,严格消毒接口,每日评估患者能否拔管等。

“随着《通知》各项要求的逐步落实,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将进入感控工作领域。我们要用好循证感控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专业化、职业化的感控队伍。同时,每个医务人员自身也要提升安全意识和感控能力水平,把感控工作做细、做实。”胡必杰强调。

感控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是大势所趋


对于医疗机构应如何开展感控管理,胡必杰指出,感控绝不仅仅是手卫生的执行或防护用品的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专业、学科和人群。

胡必杰强调,“医疗机构应从学科专业角度来开展感控学科建设和日常管理, 要明确院感的核心是预防感染,其专业属性不能被忽视,其建设需要稳定的团队,其发展需要科研支撑。

过去,医疗机构多以监督各科室人员是否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各类消毒灭菌记录本是否齐全,医务人员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是否齐全等来进行院感管理。

“这些均是形式化感控行为,在新形势下早已不再适用。”

胡必杰强调,医疗机构应更加重视感控专业属性,提高感控团队科学设计和实施循证感控预防能力、医院感染暴发识别与处置能力、感控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析能力、管理工具(如品管圈)在感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等新型能力,让感控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

对于感控队伍稳定问题,胡必杰指出,此次《通知》重点关注感控人员配备问题,并给出了具体要求。《通知》中提出的关心关爱感控工作人员,拓宽感控人员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渠道,探索与感控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职称评聘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薪酬待遇上向院感防控相关科室倾斜等内容,均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感控工作,稳定人才队伍。

总之,我们的感控管理应逐渐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这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胡必杰说。

 

  本文刊于《健康报》9月1日“医视野·实践”版

文:健康报记者  夏海波  
编辑制作:夏海波  
审核:方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管理,感染,医院,医疗机构,工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