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双胞胎儿童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双双获得临床治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任姗
指导教师:马丽娜 教授
为更好地提高肝病相关救治水平,总结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经验,继“愈见乙肝2020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圆满举办后,“愈见乙肝2021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再次启航,各区域病例选拔赛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儿童慢乙肝患者是乙肝治疗领域关注的特殊人群,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儿童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儿童慢乙肝患者通过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的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且年龄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相关链接)。
本期将分享一例区域晋级赛选送的优秀病例——HBsAg、HBeAg及HBV DNA均高的慢乙肝双胞胎儿童患者采用基于PEG IFNα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双双获得临床治愈。
病历简介
弟弟
患者姓名:JH
性别:男
年龄:18个月
主诉:发现转氨酶异常1周
病史:患儿1周前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欲行尿道下裂整形手术,术前体检发现转氨酶异常( ALT 88 U/L、AST 54 U/L),HBsAg、HBeAg阳性,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家族史:母亲为慢性HBV感染者
查体:身高 81.2cm,体重10.8 kg,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肝掌、蜘蛛痣(-)
开始治疗时间:2015年6月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1.7 × 108 IU/mL;
血清学:HBsAg > 52000 IU/mL; HBeAg: 1582 COI;
生化学:ALT: 81 U/L; AST: 52.7 U/L;
治疗方案
注:LAM:拉米夫定;TDF:替诺福韦酯;PEG IFN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治疗过程
32周,HBsAg下降幅度不明显,HBV DNA仍然阳性,HBeAg轻微上升,考虑应答不佳,将LAM更换为TDF
HBV DNA: 6.14 x 103IU/mL;HBsAg: 40550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1764 COI;ALT: 21 U/L;
180周,即TDF治疗148周,HBsAg及HBeAg均有下降,但比较缓慢,为尽快追求临床治愈,联合PEG IFNα治疗,90μg/周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HBsAg: 7766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625 COI;ALT: 24 U/L;
192周,即TDF联合PEG IFNα治疗12周,HBsAg及HBeAg轻微下降,ALT急性升高
HBsAg: 5352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452 COI;ALT: 118 U/L;
204周,即TDF联合PEG IFNα治疗24周,HBsAg及HBeAg持续下降,幅度不大,但仍坚持治疗
HBsAg: 2866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298 COI;ALT: 61 U/L;
240周,即TDF联合PEG IFNα治疗60周,HBsAg转阴,HBsAb转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阴,ALT复常,继续TDF联合PEG IFNα巩固治疗
HBsAg < 0.05 IU/mL; HBsAb: 52 mIU/mL;HBeAg: 0.165 COI;ALT: 38 U/L;
252周,即TDF联合PEG IFNα巩固治疗12周,HBsAb持续升高,达到400 mIU/mL以上,停药随访
HBsAg < 0.05 IU/mL; HBsAb: 458 mIU/mL;HBeAg: 0.118 COI;ALT: 40 U/L;
停药随访至264周,HBsAb持续升高至900 mIU/mL
HBsAg < 0.05 IU/mL; HBsAb: 900 mIU/mL;
HBeAg: 0.144 COI;ALT: 37 U/L;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病历简介
哥哥
患者姓名:JX
性别:男
年龄:18个月
主诉:发现转氨酶异常1周
病史:1周前同胞弟弟术前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为此患儿也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129 U/L、AST 93 U/L),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家族史:母亲为慢性HBV感染者, 弟弟为慢乙肝
查体:身高 82.1cm,体重11.2 kg。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肝掌、蜘蛛痣(-)
开始治疗时间:2015年6月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2.51 × 107 IU/mL;
血清学:HBsAg: 10960 IU/mL; HBsAb < 2 mIU/mL;
HBeAg: 1527 COI;
生化学:ALT: 121.6 U/L; AST: 83.3 U/L;
治疗方案
注:LAM:拉米夫定;TDF:替诺福韦酯;PEG IFN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TAF:丙酚替诺福韦
治疗过程
32周,HBV DNA大幅下降,HBsAg及HBeAg下降不显著,考虑应答不佳,将LAM更换为TDF
HBV DNA: 4.75 x 102IU/mL;HBsAg: 3260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1461 COI;ALT: 28 U/L;
152周,HBsAg、HBeAg下降至低水平,HBV DNA检测不到,加用PEG IFNα,追求临床治愈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sAg: 576 IU/mL; HBsAb < 2 mIU/mL;HBeAg: 320 COI;ALT: 17 U/L;
168周,即TDF联合PEG IFNα治疗16周,HBsAg转阴,HBeAg降至极低,但仍为阳性,ALT升高,继续治疗
HBsAg < 0.05 IU/mL; HBsAb: 3.86 mIU/mL;HBeAg: 2.26 COI;ALT: 83 U/L;
180周,即TDF联合PEG IFNα治疗28周,HBeAg转阴,维持HBsAg清除,HBsAb大幅升高,达到1000 mIU/mL以上,停用PEG IFNα,继续TAF巩固治疗
HBsAg < 0.05 IU/mL; HBsAb > 1000 mIU/mL;HBeAg: 0.199 COI;ALT: 63 U/L;
继续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变化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总结与思考
双胞胎兄弟均是母婴传播的慢乙肝患者,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均较高,弟弟比哥哥的更高一些,因此弟弟在通过长期NA治疗后HBsAg仍然高达7766 IU/mL,临床治愈的周期可能需要更长,在联合PEG IFNα治疗后HBsAg下降幅度虽然不大,但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给予了个体化的延长治疗,最终获得临床治愈。而哥哥在长期NA治疗后HBsAg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短短12周便获得了HBsAg清除,此时HBeAg仍处于阳性,为了降低复发风险,给予巩固治疗至HBeAg转阴,且HBsAb水平较高。通过对两例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最终双双获得临床治愈。因此对于HBsAg、HBeAg及HBV DNA较高的儿童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也不是梦。
总结几点:
1.本病例双胞胎兄弟均由母婴传播造成慢性HBV感染,通常在低幼龄时较少发病,如ALT异常,提示免疫功能较强,适时采用NA联合PEG IFNα的治疗策略可获得更高的治疗目标;
2.在加用PEG IFNα治疗后均出现ALT升高,预示良好的免疫应答,之后会逐渐趋于正常;
3.儿童干扰素α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不比成人更多见,耐受性较好。身高、体重会有一过性的受限,停药后都能恢复到正常;
4.对于基线HBsAg水平较高的患者,临床治愈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可根据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给予适当的延长治疗,避免错失临床治愈的机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