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闯祸引纷争 家属该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2021-09-02 15:21   颅脑神经医学

为什么手术可以消除药物难治的精神症状?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事件回顾:8月26日,某地某小区内几个孩子在排队荡秋千,在等待过程中,因两个男孩伸脚去阻挡秋千,遭一成年男子多次掌掴。其中一名被打孩子家长称,已报警处理,打人男子疑似有精神病。

据了解,我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率约为30%,其中杀人放火约为2.5%,其他危害社会治安发生率约为19%,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大部分精神病人的发病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一旦精神失常、疾病发作,行为就会失去控制,祸患往往随之发生。这种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增加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服务和管理的难度。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他们既是患者的监管人,也是患者暴力攻击的主要对象,面对这样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常因无法应对疾病症状而陷入困境。更有约3成患者在长期服药后,出现用药疗效较差或无效、不配合治疗、服药所致副作用不能耐受等种种情况,此时家属可考虑接受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

近期,我科收治了一位以暴力伤人为显著特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苏某,男性,28岁,主诉:敏感多疑、幻听妄想、脾气暴躁、冲动伤人、自言自语,精神分裂症病史6年,因多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到院检查后行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病情概况

患者于2015年在部队服役期间,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睡眠差;敏感多疑,认为别人洗碗时故意将水洒到他身上,训练时故意踩他的鞋,怀疑周围人说自己坏话,认为周围人看自己的眼神都针对自己;与战友关系紧张,常因为小事跟战友发脾气、发生矛盾,偶有冲动打架;行为异常,时而自言自语、自笑。当时就诊于解放军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给予口服利培酮、氯丙嗪、奥拉西坦、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患者住院治疗3个月出院,出院后不规律服药,常自行停药,症状控制时好时坏。

2018年,患者再度就诊北京三甲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改善后出院,出院后不规律服药,多疑妄想症状复发,怀疑周围人针对自己,在大街上与陌生人争执打架,与父母敌对,多次打骂父母。患者发病以来共计住院12次以上,服用过多种抗精神症状药物,包括利培酮、氯丙嗪、奥氮平、丙戊酸钠、喹硫平等对症治疗,规律、足量、足疗程服药,症状控制欠佳。

现患者:(1)幻听,凭空听见有人说他坏话,经常与听到的声音对话;(2)敏感多疑,认为别人知道内心的想法,电视上演的都是自己,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己的丑事了;(3)心烦、发脾气,对家人漠不关心,与家人敌对,打骂家人;(4)暴力冲动,认为周围人要害自己,常无故殴打陌生人,砸坏邻居的门窗;(5)行为异常,有时自言自语、自笑,孤僻、懒散,接触被动,否认自己有病,无自知力,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院。

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夜间睡眠时长可保证7小时以上,异常的精神症状也获得控制,如术前的敏感多疑、脾气暴躁、冲动伤人、自言自语等症状消失了,妄想、幻听症状未引出,与父母相处逐渐融洽,日常逢人便问好,与术前的暴躁模样判若两人,家属为此感到高兴。

为什么手术可以消除药物难治的精神症状?

神经调控的手术原理是,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大脑情感环路神经核团的异常密切相关,不同的神经核团与其临床症状有对应的关系。根据其症状,借助头部MRI、DTI、CT等,在手术计划系统上可以找出对应的神经核团手术靶点,例如:杏仁核、中央隔区对应冲动、暴力;扣带回对应幻觉;内囊前肢对应异常思维等。手术就如“开车”到达某地一样,可以提前规划手术路径,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一次多靶点神经调控手术,可以解除多个疑难复杂的精神症状,让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很多家属也担忧或疑虑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例如,家属担心手术后患者出现呆傻、偏瘫、失语等。专家认为,这类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区域不在大脑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域,因此,上述并发症理论上不可能发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神分裂症,氯丙嗪,暴力,神经,服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