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逆行抓捕”!3岁半幼儿的“心病”没了~

2021-09-02 11:08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自打出生起便经常得肺炎,每年至少因此住院10次以上。


 

8月26日,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3岁半男孩彭彭(化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儿科接受了“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介入术。


由于传统手术方式难以完成,东院区儿科主任何兵教授及心血管疾病专科庹虎医生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术实现“逆行抓捕”,建立轨道成功封堵。目前患儿恢复良好,30日顺利出院。


 
彭彭来自武汉市江夏区,自打出生起便经常得肺炎,每年至少因此住院10次以上。

一个月前,他再次因为肺炎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儿科就诊,医生安排其做心脏彩超后发现彭彭患有动脉导管未闭,与家属沟通后建议其择期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一举杜绝“后患”。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何兵教授介绍,动脉导管未闭(PDA)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婴儿即开始肺的自主呼吸,动脉导管24小时内自行闭合。如果该通道持续不能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这一先天性心脏病。
 

 
何兵介绍,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该疾病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活动耐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脏增大、肺循环压力及阻力增高和心力衰竭等症状。  

 
因此,该疾病需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微创的方式封堵未闭的动脉导管,中断其血流即可使患者痊愈。  



由于彭彭的动脉导管呈长漏斗型,最窄处内径小于2mm,若采用传统的从静脉端将导丝和导管穿过动脉导管未闭的方式建立轨道,完成难度极大且风险高。

8月26日下午,东院区儿科心血管团队为患儿实现
“逆行抓捕”:通过动脉端导入超滑导丝,让细若游丝的导管在小小的心脏中穿行,在静脉端通过抓捕器抓捕导丝后,将导丝拉入动脉,建立动静脉轨道。

随着封堵器的展开,电脑显示屏上可见封堵器顺利植入患儿动脉导管未闭处。术后造影检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残余分流。彭彭被送回病房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了。



“通俗地讲,心脏介入治疗就是不开胸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一般术后2天即可出院。”庹虎医师介绍,目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治疗方法。


制作:龚雨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封堵器,静脉端,导管,动脉,导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