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分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
供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代谢病中心
病例提供:谭俊(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重症肝病科)
患者的基本情况:
毛某,女性,52岁,浙江宁波人,农民。
因反复乏力、腹胀2年,再发1月于2017.4.16第一次入住我院
既往入院前曾在当地私人诊所予中草药间断治疗半年,无肝炎家族史及特殊遗传疾病史
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及手术外伤史
第一次入院(2017年4月16日)
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淋巴结(-),心、肺、腹部体征(-)。
肝功能: TBIL 29.9umoL/L, DBIL 18.5umoL/L, ALT 162U/L, AST 85U/L,AKP 440U/L,r-GT 542U/L,TBA 18.7umoL/L。
血常规:WBC2.7*109/L, N 65.2%, Hb 118g/L, PLT 64*109/L;
凝血功能:D-二聚体660ng/ml,余正常。
HAV—HEV抗体均正常,肝病自身抗体(—),抗ENA抗体谱(—)
铁蛋白52.7ng/ml, 铜蓝蛋白0.21g/L,转铁蛋白正常、a1抗胰蛋白酶正常
肝肿瘤指标正常,肝纤四项:CⅣ108ng/ml,余正常
B超:肝硬化,脾肿大。
CT:肝体积较小,左叶未见显示;脾脏外形增大;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脾静脉增粗。
诊治经过
初步诊断
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病毒性肝炎? 免疫性肝炎?
药物治疗
常规保肝退黄(复方甘草酸苷针、腺苷蛋氨酸针、多烯磷脂酰胆碱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
转归:(半个月后)
肝功能: TBIL 19.2umoL/L, DBIL 13.1umoL/L, ALT 39U/L, AST 48U/L,AKP 241U/L,r-GT 311U/L,TBA 19.6umoL/L;
血常规:WBC2.2*109/L, N 53.6%, Hb 108g/L, PLT 54*109/L;
疑问
1.肝功能异常原因?
2.B超提示肝硬化,CT未提示肝硬化,根据目前的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能否诊断肝硬化
第二次入院(2020年4月19日)
乏力、腹胀、尿黄半月
既往辗转于多个中医中草药治疗2年(具体不详)
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体征(-)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肝功能: TBIL 82.2umoL/L, DBIL 69.1umoL/L, ALT 202U/L, AST 137U/L,AKP 330U/L,r-GT 366U/L,TBA 39.7umoL/L。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WBC2.6*109/L, N 73%, Hb 109g/L, PLT 43*109/L
铁蛋白:450ng/ml;糖基抗原125:242.10U/mL;糖类抗原50测定:58.08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3.8ng/ml
凝血酶原时间:14s
MRI检查提示:肝Ⅶ段结节,DN结节可能,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腹水。门脉栓子少许附壁血栓考虑。脾内多发铁质沉积可能。肝内多发异常灌注。
诊治经过:
诊断
入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因不明)
补充诊断:1.慢性肝衰竭;2.腹腔感染?
治疗
常规保肝、降酶、退黄、利尿、抗感染(复方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乙酰半胱氨酸、熊去氧胆酸、呋塞米、螺内酯、头孢曲松钠)
疑问
1.肝左叶萎缩原因?
2.是否存在肝硬化?具体病因?
3.能否诊断肝衰竭?
4.脾脏内铁沉积:血色病?…….
第三次入院(2020年8月1日)
乏力、纳差、腹胀、尿黄。
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体征(-)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肝功能: TBIL 274.4umoL/L, DBIL 249.0umoL/L, ALT 47U/L, AST 161U/L,AKP 299U/L,r-GT 360U/L,TBA 217.5umoL/L。CHE 25971U/L,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WBC6.0*109/L, N 80.6%, Hb 114g/L, PLT 40*109/L;
凝血功能:PT:15.0 S, D二聚体:530.4mg/ml, 降钙素原:0.49ng/ml
细胞因子: IL-4:3.11 pg/ml, TNF-a:3.79pg/ml
肿瘤指标:CA125:191U/l, 铁蛋白: 1472ng/ml,CA199 61.9U/l
诊治经过
诊断
入院诊断:1. 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因不明)2.胆汁淤积性肝病
治疗
常规保肝、降酶、退黄、利尿、抗感染(复方甘草酸苷、腺苷蛋氨酸、乙酰半胱氨酸、熊去氧胆酸、呋塞米、螺内酯、哌拉西林舒巴坦)
诊治经过
8.11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0℃,出现休克症状
急查:WBC11.7*109/L,降钙素原:5.26ng/ml.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
补充诊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停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针,改用泰能(8.11)——加替考拉宁针(8.14)及氟康唑针(8.14)
至8.19感染明显控制, 降钙素原降至0.96ng/ml,休克症状基本恢复,转外院行肝移植
疑问
1.既往没有外伤及手术史,肝脏明显萎缩的原因——先天性,继发性?
2.凝血功能:最高PT值17.8 S 能否诊断肝衰竭?
3.胆红素明显上升,以直胆为主,AKP/ r-GT明显上升,具体病因?
胆汁淤积诊断流程图
临床除外肝外胆道阻塞,病理组织学无PFIC、BRIC依据,提示DILI,破坏胆道引起肝重度胆汁淤积。请临床询问服药史(尤其是中草药)以进一步确诊。
最后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慢性,RUCAM 5分(可能),严重程度4级
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大肠埃希菌)
病例小结
1.重视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分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
2.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内胆汁淤积应早期行病理学检测、基因检测协助诊断
3.对严重且病程较长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药物性、遗传代谢性、病毒性、免疫性)目前大多数治疗方法有限,晚期以肝移植为主,尤其应避免不合理药物使用而导致肝损伤加快进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