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筛网讯丨内窥镜江湖,英美达狂奔
早筛网讯:近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美达”)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成功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英美达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是继奥林巴斯、富士胶片之后,全世界第三家、也是中国第一家获批的微型化高频超声探头产品,其中微型化高频超声探头频率超过20MHz,引领了超声内镜国产替代进程。
该产品对比国外同类型设备更具有价格优势,英美达公司方面表示,从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数据看,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高性能水平,其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和丰富,大量推广的话将惠及二级医院、病人及早筛行业。
内窥镜行业属壁垒极高、国产化率极低的医疗器械细分行业,市场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作为国内第一个在超声内镜领域获得创新通道的公司,英美达公司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主流进口产品的水平。
英美达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
英美达小探头超声通过驱动器带动360度旋转,形成超声图像,其成像效果更加细腻。
在研发过程中,英美达突破了四大核心技术难点:结构设计,核心耗材,算法设计和组合稳定,已实现超声、软件、电子、机械多模块全自主化,90%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已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商业壁垒。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胃癌发生大国,其死亡数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持续居高不下。比较中国农村和城市地区时,癌症死亡率的差距远远大于癌症发病率。
目前,中国已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城乡之间的癌症护理差距。中国CSCO胃癌诊疗指南中,将超声内镜更新纳入胃癌分期诊断唯一的IA类推荐(即基本策略)。
在实践中,超过20%的异常肿块位于表层粘膜下,一般的胃、肠、胰腺等普通内镜只能对表面的肿瘤(块)做出初诊,对粘膜下肿块判断效果很差,超声内镜正是诊断粘膜下肿瘤的必备方式。
目前,国内尚未开展大规模胃镜普查和筛查,早期胃癌诊治率较低。
在应用场景方面,国外数百万元一台的售价及高昂的单次诊断费用,令超声内镜难以普及国内二甲或二级医院,也一定程度上阻扰了消化道肿瘤早筛普及基层民众。
来自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中国癌症杂志》(China Oncology)和长江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小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国内消化道类癌症的一经发现大多都是晚期;中国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5.9%,与日本(60.3%)、韩国(68.9%)存在明显差距。
英美达营销副总监敖仲表示,英美达“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单价略低于国外品牌,普及的话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国家分级诊疗制度。
“使用外国品牌的超声内镜进行胃肠肿瘤早筛,无异于‘大炮打蚊子’,成本很高。”敖仲介绍,英美达在产品上市前做过专题调研,“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能让医生在消化道早筛方面拥有更称手的“轻武器”,医生可直接观察到病人消化道内2cm以下的病变部位,再施以手术切除。
“早期的病灶,二级医院完全能处理,可大大减少了三甲医院的压力。”在敖仲看来,随着英美达小探头超声投入市场,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受益于早筛而延长寿命,对患者和医院而言是双赢的。
然而,英美达“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的上市,并不意味着市场化之路一帆风顺。
在中国,奥林巴斯和富士早已加紧培训教育医生,加快建立医生群体对产品的信任度。
奥林巴斯官网声称,内镜销售过程中临床医生的意见是首位的,只有使用者认可的产品才能够在医院内使用,奥林巴斯较早就开始进行内镜医师的培养计划,其在全国多地成立奥林巴斯医疗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培训至少5000名基层医生。
奥林巴斯培训出来的行业专家和医师,在设备使用上自然也会选择和信任奥林巴斯的设备。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英美达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推广产品。
|来源:早筛网ZAODX(WeCha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