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秋天到,又见儿童蜂蛰伤

2021-09-01 10:09   西安市儿童医院

不幸被蜂蛰伤后要立即就医,不要因为被蜇数量较少而延误病情。

近期,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数例蜂蛰伤患儿。其中一例患儿于外出玩耍时不慎被蜂蛰伤,在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患儿颜面部浮肿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精神萎靡,遂转至我院PICU,入院时发现患儿头部及双上肢可见约20余处蜂蛰伤痕迹,完善相关检查提示存在多系统损害。

肌红蛋白3500mg/ml(参考范围25-58ng/ml)。

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96u/L(参考范围10-45u/L),肌酸激酶(CK)25841u/L(参考范围24-229u/L)。

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65u/L(参考范围5-30u/L)。

图为患儿入院时颜面部浮肿

图为患儿入院时手背浮肿

图为患儿入院时头部蜂蛰伤

王义主任了解患儿病情后建议在基础治疗的措施上,立即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经过1次血浆置换及4天CRRT治疗后患儿浮肿消退,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图为患儿接受血浆置换

图为患儿接受CRRT治疗

蜂毒成分复杂,各种蜂蜂毒成分不同,主要由胺类(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及肾上腺素)、多肽类(蜂毒肽、黄蜂激肽)、生物酶(磷脂酶A、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组成,其中蜂毒肽含量最高,蜂毒肽、磷脂酶A及透明质酸酶能直接损伤细胞膜,导致横纹肌溶解、神经毒性、急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透明质酸酶和磷酸酯酶A是大分子化合物,有很强的免疫应答能力,是导致人体发生超敏反应及延迟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蜂蛰伤后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大量蜂毒的直接细胞毒性,易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导致死亡。对全身中毒症状重、迅速进展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者,一般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可达90%以上。因此,在蜂蛰伤早期注意监测全身症状,警惕过敏反应,及时行血液净化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图为治疗后患儿双手浮肿消退

图为患儿治疗后颜面部浮肿消退

每年9、10月份,是蜂群繁殖、迁居的季节。另外,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在野外作业时易惊扰蜂群,这段时间蜂对人的惊扰异常敏感,对人的攻击性变强,所以易发蜇人事件。我院PICU既往每年约收治10余例蜂蛰伤患儿,已娴熟地将血液净化技术用于救治蜂蛰伤患儿,并取得了良好疗效,降低了病死率。

在这里PICU团队提醒广大家长朋友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蜂蛰伤:

①家长应向孩子做好健康宣教,避免孩子主动“招惹”蜂群。

②若有蜂类落到身上,千万不要拍打和奔跑,否则会招来一群蜂类,应慢慢的走开,远离蜂巢。

③遇到蜂群攻击时,要立即用衣物保护好头面部及其它皮肤外露处。

④不幸被蜂蛰伤后要立即就医,不要因为被蜇数量较少而延误病情。


 

 

 

 

 

 

 

 

 

 

 

 

 

 

 


推文创作

●  文字:杜彦强
● 图片:杜彦强
● 排版:党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PICU,CRRT,病死率,蜂蛰伤,蜂毒肽,治疗,病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