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长期吃避孕药竟诱发血栓!一医药师提醒:​这几种情况,千万不要轻易服用!

2021-08-31 17:20

一提到血栓,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应该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吗? 


一提到血栓  
相信很多人都觉得
这不应该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吗?
可近日,29岁的杨女士
由于口服避孕药患上了颈静脉血栓
避孕药和血栓?
这俩怎么会扯上关系呢?
避孕药还可以吃吗?
一起往下看看吧~




29岁的杨女士(化名)前一段时间突然出现阵发性头痛,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本来以为过几天就没事了,可头痛不仅没消失,还越发严重了。在家人的陪同下,杨女士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经过CT、MRI及颅脑MRV检查后诊断为“颈静脉血栓形成”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在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一系列诱因之后,终于锁定了元凶——口服避孕药。原来,杨女士为了避孕,自行于药店购买了优思明(一种口服避孕药),持续服用了1个月后,发现颈静脉有血栓。入院后,经过三个月的抗凝治疗,杨女士的病情才逐渐好转。

口服避孕药的用途?

顾名思义,口服避孕药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来避孕的。但在临床上,还广泛地应用于雄激素过多症、女性痤疮、经前综合症、痛经、月经过多等疾病的治疗。


口服避孕药通常是由低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避孕,现在口服避孕药因其高效可靠的避孕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药物在经历了4代的发展后,其副作用逐渐减少,但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导致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发病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



据统计,  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较不服药的女性增加了1-3倍。  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雌激素的含量


 
药品中的雌激素通常为炔雌醇,炔雌醇的含量越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越低。现在绝大多数的口服避孕药中炔雌醇的含量都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及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建议的低剂量,即35μg以下。但即使服用了推荐的低剂量炔雌醇,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也没有因此就降为零。  
2. 孕激素的类型


 
不同的孕激素,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也略有不同,其风险的排序是:第二代孕激素<第四代孕激素<第三代孕激素。注:第二代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第三代孕激素(孕二烯酮,去氧孕烯);第四代孕激素(屈螺酮)  
3. 使用时间


 
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初期 (第1年) 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最高;而随着服用时间越长,风险越低;但若服药期间,中断4周以上后再次服用,初期的风险也会增加。  
4. 年龄


 
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特别是39岁以后。  
5. 血栓形成倾向


 
有遗传性易栓症的女性,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升高。不过遗传性易栓症在欧美人群中较多,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远低于欧美人群。  


另外,肥胖、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静脉血栓栓塞史的人群在服药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更加明显。

 服用口服避孕药期间 

 应如何防范静脉血栓栓塞? 


在服用口服避孕药时,要做到戒烟、戒酒、健康饮食、运动等,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把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如果您有以下情况,请不要轻易服用口服避孕药:

 

生完宝宝6周以内

 

35岁以上,且每天吸咽多于15根

 

有心脑血管疾病

 

家族中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患者


除了静脉血栓栓塞,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类早孕反应,阴道流血,月经量减少或停经,乳房涨痛,体重轻度增加,皮肤褐斑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待停药后,症状大多会消失,若症状持续存在,则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来源:药学部
文字:张海娜、戴映
编辑:王坚连
审核:林观样黄丽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口服避孕药,静脉血栓,服用,栓塞,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