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 暂停第一针新冠疫苗接种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 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江鸟
各级各类交通场站、居民小区、农贸市场、旅游景点(景区)、公共交通、游乐场所、室内密闭娱乐场所、医疗机构、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宾馆酒店、商场超市、办公场所(以下简称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健康码、行程码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标识)联查。
没有新冠病毒疫苗禁忌症人员,如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原则上不允许进入疫情防控重点公共场所。
无接种禁忌症而未接种的人员,引发新冠病毒疫情的,一律依法从严追究责任。
1.焦虑、疑病
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生病。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反复查看各种内容,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
2.愤怒情绪
根据心理学上的“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风险和各种压力,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加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和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状况。
3.低落、抑郁
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会有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悲伤、绝望,难以感受到愉悦。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就会更加沮丧。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4.盲目乐观
面对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如果抱着“没听说周边有患者,自己不会被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就可能会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传染病暴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2.以恰当心态面对疫情信息
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看官方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不轻信某些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3.积极和相关人士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果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的接触者等,在隔离医学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倾听和倾诉,构建抗疫心理同盟。
4.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积极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