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差到哪里了呢?
星球上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同时分享了一篇文献:陈婕,娄小平,申红霞,赵贝贝,康晶晶,杜文婷,郑晓,王文娟,王文娇,王澍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4):495-500.
提问:老师,我很疑惑,同样是做“回授法”,为什么别人可以发表,自己做的却发不了。
我仔细看了一下中华的这篇文献。确实做的很好。
同样的一个理论每个人的理解和应用不同。
比如奥马哈系统,有的人可以发中华护理杂志,有的人只能是发普刊。
到底是差到哪里了呢?
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应用错误。
比如,回授法是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以评估其回忆和理解力的教学策略。该方法主要是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指导,将评估及反馈贯穿在整个疾病管理过程中,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该方法是以护士为宣教的主导,患者参与其中(理解和记忆、复述),还要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策略。
所以,如果要应用这个理论,需要在“对象与方法”中的方法部分详细写出该理论的应用细节。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两个有关该理论应用的论文方法部分例子:
Example A
Example B
通过上面的比较,也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对于“回授法”的理解和应用。
所以,一定要详细的把理论的应用写详细,包括评估方法或者及时调整的策略。
2.评价指标选择正确!
不同的干预或理论应用,其所对应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回授法对应的是针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中的宣教内容的“理解、复述和应用”,平均指标应该以患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依从性)为主。(有时可以加上生活质量中的一些指标,比如营养指标---因为做的是饮食干预)
再比如,行为阶段理论的应用,想必大家都看过有关行为阶段理论应用的文献,比如:
行为阶段理论是由Prochaska提出,主要是注重人行为转变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变化的过程,将认知、行为变化分为无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5个阶段。通过对理论的理解,我们可以猜到该理论干预应用的时候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患者的行为阶段分布、认知态度等、还有依从性、生活质量等。
说得简单点,就是评价指标的组成分为两部分:理论的应用➕患者的结局,大家可以去找一下其他核心文献比对一下是不是干预的对应评价指标是一一对应,并且是不是无非就是上面的两种情况。
除了这两点,我想大家也一定能给猜得出来,下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讨论部分的书写。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了某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某种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部分的书写。
这个方法采用后一定会出现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好的(p<0.05),也可以是不好的(p﹥0.05,当然这个并不是绝对的不好。)
有几个评价指标就有几个结果,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并不是仅仅将结果呈现出来就可以,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结果进行解释说明。这就是讨论!
讨论是一篇论文核心之核心部分。审稿专家除了看你的研究主题之外,讨论部分也几乎是必读的。因此,一篇论文不管是前言部分,还是对象与方法部分,最终都是要引出结果和对结果的讨论部分。讨论部分和方法部分同样体现了作者的水平。
所以,在讨论部分必须明确展示本文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为此,在讨论部分必须完整、详细的解释和描述研究的结论,并对比解释说明本文所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讨论部分的书写有一定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一段讨论部分都几乎可以分为3个部分:描述现状、描述结果、解释结果(分析原因)。
描述现状自然不必多说,就是针对该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比如上图中的“腹膜透析的饮食不依从率,及其影响因素”,这就是对现状的分析。当然这个现状,是指的是具体到这个指标所对应的问题,而不是整体的问题。
其次,描述结果:首先,从专业角度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此部分务必与研究结果和研究目的持一致,也就是说讨论部分的内容必须在结果中找到依据。否则就会给人一种课题设计不完善的感觉。
第三部分是解释结果: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为了突出解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般是在和别人的研究分析对比中进行解释。列出几篇和自己结论一致的文献,同时也要列出几篇和自己不一致或者相悖的文献,但要解释出不一致的理由,比如是因为所选群体不一致,研究条件不一致等等,因为科学研究中的可控变量较多,所以解释两个结论不一致一般不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