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舜,医学从“无助”到“治愈”

2021
08/30

+
分享
评论
e药安全
A-
A+

陆舜教授作为中国的主要研究者,为这个新疗法上市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陆舜,医学从“无助”到“治愈”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文/戴戴(全文约2990字)

      那一年,14岁的陆舜看了一场电影回家,母亲突然昏迷,三天后就过世了。他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医学竟然如此无助,从此决定学医,即便不能挽回病人的生命,也要就病因给家属一个明确的说法。

      四十多年过去,当年的这位少年,已是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作为我国肺癌领域最顶尖的医生和临床研究者之一,他的研究为许多新药、新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成为了无数肺癌患者生命的帮助者。

      20216,全球首个免疫疗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

      陆舜教授作为中国的主要研究者,为这个新疗法上市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陆舜教授有一项纪录。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进展或发生转移。很长时间以来,只能依靠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0%然而,一名患者在陆舜的治疗下,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至今已超过15年,成为该疾病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之一。

      一个人的幸运也许是偶然,医学的突破则能让一群人的幸运成为必然。

      今年6月,全球首个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成为15年来首个为此疾病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系统性疗法,打破多年无新药僵局。

      陆舜教授便是证实这一新疗法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生存获益的中国主要研究者。

      上世纪90年代两位科学家发现CTLA-4PD-1免疫哨卡点,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转化过程,全球首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CTLA-4抑制剂终于在2011年上市,2014年全球首个PD-1抑制剂获批,肿瘤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很多患者的生命从此被改变。

      如今,已经发现的免疫哨卡点已达40多种,针对性药物在陆续研发的同时,大家觉得免疫哨卡是不是可以组合起来,联合用药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实现去化疗的目标。陆舜说,第一个尝试的就是CTLA-4PD-1两个哨卡点的组合。

      这对组合,在201510月,成为美国FDA批准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双免疫疗法。2017年起,该双免疫疗法在中国陆续开展了三项针对胸部肿瘤的临床研究,其中两项关于肺癌,一项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

      在陆舜教授团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证实了CTLA-4单抗联合PD-1单抗,能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带来获益。

      探寻难治性疾病的机理和治疗,是陆舜14岁时便立下的志愿。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整个世界都会为他开道。

      1988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陆舜成为上海胸科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医生,他遇到自己一生的良师——中国肺癌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廖美琳教授(下图左),从此,跟着老师进入了肺癌领域。

      毫无疑问,发病率、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肺癌,其治疗至今都是全人类的最大难题。

      1994年,陆舜顺利通过考试选拔,来到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医学中心进行为期两年的肿瘤学课程培训。在这里,他懂得了,一名合格的肿瘤科医生,必须是医生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因为解决临床问题离不开临床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基础医学不断取得突破,肿瘤学成为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国际上各种抗肿瘤新药层出不穷,跨国药企也纷纷来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按规定,国外已上市的药物在进入中国之前,必须重新开展III临床研究证明对中国患者有效。老一辈的肿瘤学专家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等,带领年轻医生开始做临床研究,中国的肿瘤学逐渐与世界接轨。

      1996回国之后,年仅32岁的陆舜跟着老师融入了国际多中心临床,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在国际临床研究中浸泡成长起来的肺癌医生。

      当职业的快速成长期,遇上专业的快速成长,生命的改变是巨大的,无论患者,还是医生。

      2005年,陆舜担任上海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开始着手推动一种新的诊疗模式。第二年,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内外科结合、对患者一站式联合诊疗的肺部肿瘤中心,陆舜担任中心主任至今。

      廖美琳教授曾说“医学是一个相加的过程”,医生手中可用的工具越加越多,患者的生命也越加越长。

      “1995年以前,没有一种治疗对转移性肺癌能带来生存获益。”陆舜说,我们用了很多的老药在尝试,但没有一个临床试验证明这些老药比安慰剂好。

      1995年,第一个被证明有效的化疗方案出现之后,肺癌内科治疗每10年一个新时代,从单一的化疗时代,走到靶向治疗时代,如今又走到了免疫治疗时代。

      “从免疫治疗单药到联合化疗,到免疫跟免疫的联合,从二线到一线,从非小细胞肺癌到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给肺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陆舜说。

      免疫治疗改变了肿瘤治疗的理念。

      “传统的肿瘤治疗,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内科的化疗、靶向治疗,都是直接杀灭肿瘤。”陆舜将化疗比喻为集束炸弹,炸下去方圆两公里寸草不生;靶向治疗像精准的导弹,虽只打击肿瘤,较少秧及池鱼,但很容易发生耐药而持续时间不长。

      “免疫治疗完全不同,不是直接攻击肿瘤,而是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被刹车的免疫细胞,让它们恢复正常去攻击肿瘤,是从机制上让人体趋于正常化。”陆舜解释说,因此,免疫治疗一旦有效,持续的时间会很长,有一部分的病人会出现免疫相关的副反应,但是绝大多数基本上没有。

      治疗持续的有效时间,甚至可能颠覆晚期癌症不可治愈”的认知。

      以前认为,只有早期癌症通过手术切除才有可能“治愈”,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是不可能治愈的。但是有一种治愈是,如果患者生存超过5年,即为临床治愈。”陆舜说,在接受免疫治疗的转移性肺癌患者中,已经有一部分可以活过5年,甚至有些患者处于停药状态。

      这是否意味着,内科药物是可以治愈转移性肺癌的?陆舜反问到。

      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当一种疾病的中位生存超过5年,即成为慢性病。陆舜表示,目前的数据来看肺癌仅一步之遥,也许几年后回头看,我们现在已经处于这个阶段,肺癌已经成为了一种慢性病,因为数据有滞后性,现在的治疗结果,要几年以后才能出来。”他说。

      《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出到2030年,癌症的5年生存率再提高15%陆舜说:科学改变了很多,特别是免疫治疗的问世,我很有信心,肺癌能比较早实现总书记在健康2030’定的目标。

       “二三十年前看肺癌,看着看着,老张、老李就不来了,不用问,去世了在化疗时代,我们只有一年的朋友;在靶向治疗时代,我们能有三年的朋友;但是免疫治疗,我们终于能有5年以上的朋友了,这真的很了不起。他说。

      当年母亲是因什么病去世,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这个烙印是永远驱使我在这条路上前进的动力,我自己成为医生后,我也看到很多其他家庭的不幸。”陆舜说。

      好奇心探索科学未知的原动力。陆舜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当我某一种好奇心得到合理解释的时候。

      一代一代医生的传承,也是医学相加的过程。

      “我们最近在回顾历史,廖教授也在回顾她的老师许昌文教授。陆舜说,每一代人都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每一代人有都属于自己的责任。

      中国肿瘤学与世界接轨的30年来,中国的肿瘤临床医生从赶潮儿弄潮儿,如今在某些方面是领潮儿,成为国际学术舞台上重要的中国声音”陆舜说,就肺癌来说,我们处在一个新药临床研究的高产出的时期,也是一个最令人兴奋的时代,中国的研究做得越来越多,对全球的贡献越来越大。

      医学的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本源的进步。医生是一个桥梁,把科学家在实验室创造的成果,转化到人身上,最终让生命得以改变。

       人生如盛筵,名与利皆为配菜。带着‘好医生’的称号退场,才不枉此生。因母亲而走上从医之路的陆舜,从未忘记过为什么出发,走过半生,仍是当初那个14岁的少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胸膜间皮瘤,免疫治疗,疾病,内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