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她掉发,然后咯血,历经磨难,医生:这真是美人病啊!至今仍心有余悸!

2021
08/30

+
分享
评论
听李医生说
A-
A+

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正把沈小姐拖向深渊。



1.莫名的脱发

27岁女性患者,姓沈。

沈小姐这几个月来,有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掉头发。

对于女性来说,掉头发真的是不能容忍的,可偏偏很多女性,尤其是20岁以后的女性经常面临掉发的问题,一洗头,掉了一地,一梳头,又掉了一地。以至于沈小姐有好几次做梦都梦到自己掉光头发变秃头了。

这真是噩梦。

有人告诉沈小姐,掉头发是正常的,人每天都在掉头发、长头发,只要能维持平衡,那就是正常的。可沈小姐知道,自己掉头发肯定是不正常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明显,头发掉多了,太影响颜值。

为此沈小姐还去了医院,做了一些检查,检验科结果出来了,没发现多大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等等都是正常的,也留了尿液送到检验科,结果回报几乎都是正常的。

医生说,最有可能就是雄激素性脱发了。

雄激素性脱发?可我是女孩子哦,不是那些油腻的中年男人才有雄激素性脱发么?怎么扯到我身上来了?

医生哑然失笑,说之所以叫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这个脱发是跟体内雄激素有关,不管男女,他/她体内都是有雄激素的啊,只不过男人多,女人少而已。少女、年轻女郎都有可能发生雄激素性脱发的。

治疗呢?能治疗么?沈小姐轻声问。

医生告诉沈小姐,药物是有的,但是这些药物用了可能会导致多毛,你明白的,头发多了,其他地方的毛发也可能增多,比如手臂、大腿。

沈小姐一听,毛骨悚然。

断断不能接受这样的药物治疗。

此事作罢,不就脱发而已嘛,自己回家搞点温和些的中药整整还更妥。

医生还告诉沈小姐,有时候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也可能导致头发掉得多的,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沈小姐回家后托熟人,找了一个比较出名的中医师,连续吃了2个多月的中药,可头发依然还在掉,每天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梳头,洗澡的时候也不愿意洗头发。

真不知是不是见鬼了,沈小姐跟自己的闺蜜抱怨,这几个月来头发都快掉没了。刚好那时是盛暑,大热天的,沈小姐一狠心,把头发剪短了。

眼不见为净,短发都好过天天面对脱发的事情。

还别说,本来就文质彬彬的沈小姐,剪了短发后俨然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了。

但事情并没有因为沈小姐剪了短发就截止了。

2个星期后的一天早晨,沈小姐一觉醒来发现肢体关节有些疼痛,尤其是双上肢腕关节,感觉使不上力,刺痛异常,仔细回想一下,这段时间并没有做运动锻炼啊,不应该有损伤肌肉。

估计是晚上睡觉姿势不好吧,压伤了。沈小姐自我解释。

一照镜子,发现眼睛都有点肿了。沈小姐开始有点紧张。

反复照镜子,还拍了照片跟前段时间的照片对比,果然是眼睛周围水肿了不少。这一圈的黑眼圈,配上这肉肉的眼睛,更加难看了。

沈小姐似乎意识到了问题,但由于还要赶着去上班,所以并没有多想,以为是没睡好导致的,多休息两天就好了。

上班的时候,沈小姐觉得浑身使不上劲,乏力,关键是似乎还发烧了,借了同事体温计一量,38.2°C。

真的发烧了。

感冒了?沈小姐第一个念头。

以前生病也会有发热、乏力,但很少会有四肢关节这么疼痛的,感觉被灌了铅一样,举步维艰。或许是太久没锻炼了,所以这次感冒来的比较突然,而且比较严重。

下班后沈小姐自行买了退烧药,吃了退烧药,当晚就退烧了。

可是第二天醒来,晕乎乎的,一量体温,39.8°C。

这回可吓坏沈小姐了。

2.急诊追凶

自她懂事以来,就从来没有体温这么高的时候。

赶紧打了电话通知男朋友,要他过来送自己去医院,我生病了,高烧,而且四肢酸痛,没有力气,头也晕。

说完后,沈小姐咳嗽了几声,干咳,没有痰。

男朋友闻讯迅速赶来,打的送去医院。途中沈小姐感觉浑身发冷,咳嗽也愈发剧烈,咳地停不下来。连司机都有些忌讳了,下意识地把口罩捏紧了一点。

到了急诊科,接诊的医生是老马,老马见此,丝毫不敢大意。

大致捋了一下沈小姐发病的过程,先后有发热、畏寒、四肢酸痛、咳嗽、乏力、头晕。

老马首先考虑会不会是肺炎。

从症状上来看,肺炎是最符合的。因为有发热、咳嗽、肢体酸痛乏力,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而细菌感染一般都会导致血常规里面的白细胞计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升高,因为我们前面反复说了,白细胞(主要指中性粒细胞)专门对付细菌的,细菌来了,它的数量当然也要随着上涨,就好像敌军来犯边境一样,我们也要增兵应付吧?

医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沈小姐解释。

但因为你有发热(高热)、畏寒,也不能排除有败血症,就是说细菌可能不单只侵犯了肺脏,甚至有可能入血了,在血液里面兴风作浪,释放更多的细菌、毒素来扰乱机体,甚至可能引起休克,我们叫感染性休克,这是会要命的,必须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所以我要给你做个胸部CT,然后抽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等,还有多抽四管血来做血培养,看看血液里面到底有没有混入细菌或者其他病原体。医生解释说,语速飞快,顾不上沈小姐及男友能不能听明白了。

护士接到医嘱后,开始干活。规培医生也开始询问沈小姐的所有基本情况。

医生,一定要做CT么?听说CT辐射有些大,我最近老掉头发,会不会加剧掉发啊?沈小姐问老马。

都啥时候了,还关心掉头发,谁没掉头发呢,你看我们主任。老马板起脸,手指着护士站旁那个中年男医生,他头顶就跟一面镜子样光亮。

这时候肯定是一步到位做CT好,能看得更清晰,做胸片也勉强可以,但是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十有八九到头来还是要做CT的。老马耐心解释。

那抽那么多血,我能不能扛得住啊?我现在感觉比较虚。沈小姐担心地问。

没事的,几管血而已,不到20ml,你平时献血都是200ml、400ml这样抽的。老马大手一挥,说这时候做血培养最有用,因为你还没有用过抗生素。但用了抗生素,再来做血培养,那就大打折扣了。

沈小姐似懂非懂点头,一切听凭医生安排吧。

胸部CT马上做完,结果出来了。

老马果然没猜错,CT见到肺部有些炎症,虽然看起来还不是那种大白肺般夸张严重,但总是有问题的,沈小姐的肺肯定是脱不了关系。

这个肺炎能解释病人的发热、畏寒、干咳、肢体酸痛乏力,老马跟规培医生说。

抗生素准备用上了。

这时候抽血化验结果也出来了,血常规看到白细胞计数是2.8x10E/9(正常4-10x10E9/L)。

老马心头一惊,这白细胞计数怎么不升反降低了呢。

规培医生也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的信息,问老马,这怎么回事呢。

老马沉吟了一会,问规培医生,你怎么看。

规培医生犹豫了一下,说有些病情危重的患者,尤其是感染严重的患者,白细胞计数是可能不升反降的,这说明患者的免疫水平可能被抑制了,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老马对这个回答还比较满意。看来患者的病情不简单啊,这种肺炎,如果不及时控制住,说不定马上就呼吸衰竭给我们看,到时候就被动了。另外,除了警惕严重感染,还要考虑到有没有血液系统疾病可能,比如白血病,这也是会导致白细胞水平降低的。

规培医生点头称是。

请呼吸科会诊,让他们收上病房。老马发话了。

老马找到沈小姐的男朋友,告诉他,患者目前考虑是个肺炎,而且病情可能不轻,要住院,因为随时有加重可能。

男朋友本来就很紧张,听老马这样一说,更加是心神不宁了。说一定配合,医生尽管安排就好了。

沈小姐听说要住院,没有任何抗拒,估计她自己对自己的疾病都心中有数了。发热、肢体酸痛、乏力都是很难受的,尤其是现在还在咳嗽,剧烈的咳嗽。

呼吸内科医生来了,看了沈小姐的情况后,也认为是肺部感染,同意入呼吸科治疗。

当天就收入了呼吸内科。

上了呼吸科,又是一通抽血,急诊科前面抽过的全部再做一遍,另外还额外抽血查了风湿免疫一套、感染标志物、肿瘤相关指标等等,几乎能想到的指标都在入院第二天查了一遍。

继续用抗生素。

可是第二天沈小姐依旧有发热,还是干咳地厉害。肢体、关节酸痛依旧没有好转。

难受至极。

医生安慰沈小姐,治病需要时间,给点耐心,尤其是抗生素起效一般需要2-3天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下午沈小姐病情恶化了。

沈小姐咳着咳着,突然一口血就喷涌而出。这吓坏了身边的男朋友,沈小姐自己也是花容失色,这是怎么了!

赶紧找医生。

医生来到后,评估了沈小姐情况,考虑是咯血,不是呕血。咯血的意思是从肺和气管里面咳嗽出来的血,这应该是肺炎损伤了血管导致的。现在沈小姐没有继续咳血了,但是要时刻警惕,有可能大出血导致窒息的,所以把沈小姐迁到了监护病房。

患者仅仅是普通的肺炎么?管床医生开始纳闷了。会不会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他肺部疾病?要知道,咳血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了,肺炎虽然也会导致咳血,但是比较少见。

几个医生一商讨,决定当天就进一步完善结核方面检查。

支气管扩张应该不像,患者病程短,而且CT也没有看到相关的迹象。主任说。倒是必须排除肺结核,这妮子看起来也是弱不禁风的,肺结核本来就需要常规给她查查,从今天开始,天天留痰培养找抗酸杆菌,找个十次八次。

沈小姐的咳血让大家提高了警惕,用了止血药,暂时没有再出血了,监测的生命体征也是稳定的。

复查的血常规结果回来了。这次的结果让管床医生吸了一口凉气。

这次除了白细胞计数降低以外,血小板计数也一落千丈了。难怪患者会有咳血了,这么低的血小板计数,加上剧烈的咳嗽,还真的容易把肺部的血管咳破引起出血。要知道血小板的功能就是止血的,血小板少了,自然更容易出血。

这怎么回事?理论上来讲,严重的感染也是可能抑制血小板生成的,也会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患者的肺炎可以解释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但患者真的仅仅是肺炎么?

管床医生开始琢磨病情了,这个患者不简单啊,别搞不好栽了跟头。

会不会有血液系统疾病呢?比如白血病?淋巴瘤?

如果要明确白血病的存在,那是必须要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的。只有看到骨髓里面的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才能真实地反应患者的骨髓造血情况,抽血做的血常规还是太表面了。

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正把沈小姐拖向深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女性,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