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熬过三伏,却倒在了处暑”,两天接诊6例中暑患者!秋老虎来啦,健康锦囊收起来

2021-08-30 11:05

“没想到三伏天熬过来了,却倒在了处暑。”

 “没想到三伏天熬过来了,却倒在了处暑。”

 

图片来自摄图网


54岁的老林,在杭州某工地干活。8月23日,他在太阳底下干活五、六个小时后,感到身体不适,头晕、呕吐,很快便晕厥过去,四肢抽搐……工友们见状吓了一跳,赶紧将他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考虑是中暑,随即进行补液等一系列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实际上,在杭州等南方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甚至中旬,还有35°C的高温天,防范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中暑的发生。

动图来自SOOGIF

8月23日至24日,我院急诊医学科就接诊6位中暑病人。所幸,病情都不是很严重,经过治疗,都恢复得不错。


急诊医学科主任蔡文伟主任医师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一般中暑发生在高温、曝晒的环境下,如在密闭不通风的房间内,或缺乏空调、通风设备的公共场所,由于体内热量不断产生,而散热困难,导致体内热量越积越多,身体无法调节。轻者表现为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重者表现为面色潮红或发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晕厥、昏迷、痉挛等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呼吸及循环衰竭,可危及生命。”蔡文伟表示,接下来还会有35°C左右的高温高湿天气,防中暑这根弦还不能放松。

图片来自摄图网


蔡文伟提醒,在高温天外出时,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中午的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要使用遮阳伞、太阳帽等防晒工具,做好防晒工作;在户外工作时,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午时外出,不要在阳光下疾走,工作1小时左右应在阴凉处休息5-10分钟,若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温盐开水。

 

动图来自SOOGIF



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其转移到清凉处,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起到散热的作用,并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降温,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加速散热,等患者清醒后立即补充水分。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暑,高温,患者,处暑,表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