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肠息肉该怎么办?

2021
08/27

+
分享
评论
邵逸夫医院
A-
A+

这个小东西到底怎么出现的?




肠息肉  
经常出现在体检报告里  
很多人出于害羞或因为它没有引起不适  
而选择置之不理  

 
这个小东西到底怎么出现的?  
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会不会癌变?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肠息肉的老底  

 
 


01

肠息肉是个啥东西?

在人体中,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个部分。

肠息肉,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多见,即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在肠镜下,它的形态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有数厘米。

有些长得像蘑菇,有些像桑葚,还有些甚至可以像爱心。

数量上,从1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达百粒以上,如家族性息肉病。息肉数目在10枚以上称为息肉病,反之则称为散发性息肉


息肉的分类

息肉从病理上可分为炎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和其他类四种。

肠息肉可以在结直肠任何一个地方茁壮成长,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一般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

有研究表明,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肠息肉转变来的,但是不要太过于担心,息肉恶变为肠癌的过程可能需要5-10年,只要我们重视体检或检查,就能早日发现它并及时处理掉。


02

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以下因素可能与肠息肉形成有关:

感染

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年龄

肠息肉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多为错构瘤

生活习惯

低纤维、高蛋白、喜油炸饮食与肠息肉有关,而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遗传

如家族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与遗传有关

其他

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胃空肠吻合术等发生率较高


03

肠息肉有哪些表现?

肠息肉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出血、便秘,腹泻等相关症状。

当短期内出现便秘,粘液便、腹泻或大便习惯和形状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可有贫血症状。

若出现肠梗阻和肠套叠需急症手术。

临床症状因息肉部位不同,表现也有一定区别。


04

肠息肉会癌变吗?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前面说过,虽然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肠息肉转变来的,但是炎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腺瘤性息肉,因为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需要积极处理。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初步判断癌变可能性:

评估项目

良性可能

恶性可能

生长速度

生长缓慢

短期内生长迅速

组织学结果

炎症型

腺瘤型

形态大小

体积小、带蒂

宽基、广蒂

遗传倾向

息肉数目

单个或少数几个

多发性


05

怎么发现肠息肉呢?

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息肉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可直接观察到全肠道情况,同时镜下可对病灶进行活检。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50-74岁人群,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具体需要做哪种肠镜,可以请医生综合个人情况进行评估。


06

发现肠息肉该怎么处理呢?

临床工作中一般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小息肉一般在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

病理结果:

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

腺瘤恶变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须密切观察。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07

息肉切除后是不是就安枕无忧了?

息肉切除后,因为人的基因未变,环境未变,或者生活习惯未变,所以息肉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定期复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且有研究表示,男性结直肠息肉复发率高于女性,而且复发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多发性息肉术后有较大复发风险,随着息肉数量增多有可能癌变。

欧美指南推荐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进行危险分层,我国相关研究建议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40个月进行随访,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息肉的性质等评估结果。

风险分层标准


低风险组随访

初次结肠镜检查后首次随访间隔5-10年。

高风险组随访

初次结肠镜后首次随访间隔时间为3年。


高风险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高度不典型增生或绒毛状腺瘤;

最大径≥10mm不伴有异型增生的锯齿状病变;

伴有异型增生的广基锯齿状息肉;

传统锯齿状腺瘤;

≥3个腺瘤;

最大径≥10mm的腺瘤,且在内镜下完整切除。


息肉特殊类型的结肠镜随访时间

类型

随访间隔时间(月)

粉碎性切除

3-6

≥10个腺瘤

12

增生性息肉病综合征

12


08

我们平时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做到以下几方面可以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



小息肉,会隐藏;多重视,常检查

早发现,莫慌张;交给医生来帮忙

切除掉,看病理;定期随访消灭它


 
来源:邵逸夫医院 全科医学科
作者:李力 审稿:晁冠群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肠息肉,大肠癌,结肠镜,癌变,病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