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在各项政策落地中加速创新、逐渐进阶崛起,与跨国药企“一较高下”。
新环境下,药企需要快速适应市场新节奏。
医院用药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国内药物市场的动态,如药企排名、产品构成等。
近日,全球著名医疗行业咨询公司IQVIA发布2021年Q2中国医院药品市场数据,第二季度医院医药总销售额达23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2%。2021年Q2的MAT(滚动数据)总销售额约为8997亿,同比增长5.7%。其中,国产药企扬子江、恒瑞、齐鲁、石药、正大天晴表现依然稳定。
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上带量采购、新医保目录执行等重磅政策在2020年的有效开展,去年的药品市场表现欠佳。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销量已经回暖复苏。
内资外企,各占半壁江山
根据IQVIA发布的二季度数据,跨国企业销售额约为6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2%;本土企业销售额约为16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4%。其中,阿斯利康、扬子江、恒瑞位列前三,与2021年第一季度排名基本一致。
相比跨国药企的缓慢增长,内资正“铆足劲”进入冲刺阶段。尽管跨国药企和内资各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从跨国药企的MAT同比增长率来看,相对内资而言,跨国药企的增长后劲不足,整体增长态势堪忧。
其中,辉瑞同比下滑22.4%,其在第一季度的增长同样是负数,销售额持续下滑。据辉瑞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受立普妥和络活喜未进入药品集采的影响,中国区业绩出现下滑。
今年,辉瑞或许能依靠mRNA疫苗一改颓势,但依旧缺乏足够的重磅新品长期刺激市场。根据Evaluate Vantage数据,除了mRNA疫苗外,辉瑞过去5年上市的7个新药贡献价值仅占全部药品价值约为12%,但罗氏这一比例却超过了40%。
而另外五家内资表现正相反,恒瑞、齐鲁、石药、正大天晴同比增长均超过10%,相比跨国药企增长强劲。齐鲁在其中表现最为亮眼,增长率超过40%,主要受益于其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安可达)的增长,但目前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已有贝达、绿叶、信达等7家企业报产,所以齐鲁若要维持这样的地位需要持续有新的重磅产品支持。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内外资之间的较量会持续,政策的变化需要药企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与执行力。
药品更替加快,齐鲁安可达冲进前十
从产品的季度销售额来看,扬子江药业的加罗宁继续位居第一,辉瑞集团的舒普深和石药集团的恩必普分列第二、第三位。
在排名前10的产品中,6款产品来自跨国企业。齐鲁制药的安可达作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贝伐珠单抗,自2019年12月获批上市后持续保持强势增长。扬子江药业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MAT同比增长率排名第二,为68.6%。
本次数据中最亮眼的莫过于齐鲁的安可达,安可达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冲上了前10用药榜单,同比增长率达到792.7%,2020年销售额为18亿元。原研药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由罗氏开发,2004年首次被美国FDA批准上市,2010年2月,贝伐珠单抗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齐鲁药业立项开发贝伐珠单抗,在进入医保的前提下,齐鲁利用自身优势快速入院、抢夺市场,“压制”住罗氏。
这恰好表现出现在医药市场在营销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药品更替速度在加快,新药成长周期在进一步缩短。因此,需要警惕的是同类药品的竞争加剧会导致后期下滑的速度随之加快。
抗肿瘤药物有望成为第一治疗领域
纵观各大治疗领域,2021年第二季度,相较2020年各类一级治疗领域整体(除肿瘤免疫)呈现负增长态势,各品类的季度销售额总体呈现正增长态势。
中成药在医院市场的占比仍然位列第一,季度销售额约为368亿,同比增长17.8%。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位列第二,季度销售额约为321亿,同比增长15.9%,增速位列所有品类第一。经过近两年持续地高增长,抗肿瘤和免疫领域已经成为第二大治疗领域。而接下来,在中成药集采落地后,肿瘤和免疫治疗领域有望冲击第一治疗领域。
总结来看,内资在各项政策落地中加速创新、逐渐进阶崛起,与跨国药企“一较高下”。同时通过医院医药市场的数据分析,各药企需要及时调整与规划产品管线,保持新产品的上市速度与研发水平,快速适应市场新节奏。
参考文章:
[1] 医药云端工作室:《最新药企TOP10、医院用药TOP10榜单发布!》
[2] E药经理人:《继首年大卖18亿后,齐鲁爆品再涨793%,恒瑞首超辉瑞,AZ遭围攻,中国药企快速进阶ing》
责编:Ada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