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性交后或感染HIV,一定也要注意检测丙肝,越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往往却最致命
提起肝炎
很多人会想到甲肝、乙肝
而丙肝排行老三,生性孤僻,寡言少语
虽不太起眼,却常常引起轩然大波
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影响全球约7100万人,是全球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丙肝也是第五大传染病。而且,没有预防疫苗。丙肝病毒隐蔽性极强,漏诊率高达90%,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在感染丙肝病毒的初期至中期,通常没有明显的征兆,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睡眠不佳等现象,易与工作、学习引起的疲惫相混淆,因而很多患者往往是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患有丙肝,部分患者甚至是在发现肝硬化或肝癌时才发现患有丙肝。
所以,“丙肝”防治不容忽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丙肝”是什么?
“丙肝”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该病毒有6个基因型。
丙型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丙肝”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传播都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丙肝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体液传播,其传染源是丙肝的急性、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传播的方式有:①血液传播 是感染HCV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包括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和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比如说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共用注射器吸毒、共用剃须刀、纹身、打耳洞等;②性传播;③母婴垂直传播。HCV对于各个年龄的人群都普遍容易被感染,吸毒人群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拥抱、打喷嚏、共用餐具、饮水、无皮肤破损的其他血液暴露一般不会传播HCV。」
“丙肝”的症状有哪些?
通常,丙肝的潜伏期为2周~6个月,所以80%的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暗地里病毒依然在作恶,渐渐地侵蚀肝脏。
“丙肝”感染后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痛和黄疸(皮肤及眼白发黄)。
如果没经治疗,10%~15%的患者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衰竭或肝癌。
“丙肝”如何预防
「丙肝疫苗是消除丙肝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截止目前,预防性HCV疫苗还未问世」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防止血液和体液传播来预防感染:
①对献血的人员严格筛选,做好血源监控;
②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安全注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要严格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应该戴手套;
③纹眉、纹身、割双眼皮、理发、修脚等用具应该严格消毒;
④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任何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用品等;
⑤远离毒品。
“丙肝”的高危人群
根据《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中的建议,下述高危人群均需要进行丙肝病毒筛查:
有静脉药瘾史者
有职业或其他原因(纹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
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其中包括:a.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b.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诊疗者;c.内镜如胃镜、肠镜、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者;d.血液透析人群
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恋者
HCV感染者的性伴及家庭成员
HIV感染者及其性伴(艾滋病也是通过性传播,可同时合并丙肝感染;)
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子女
破损皮肤和黏膜被HCV感染者血液污染者
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主要是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
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
当艾滋遇上丙肝
由于具有类似的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如性接触、血液、母婴等,HIV感染者也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风险。
HIV与HBV或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重彼此的临床症状。HIV与HBV或HCV合并感染的相互影响如下图所示。
所以,高危性交后或感染HIV,一定也要注意检测丙肝,越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往往却最致命。
另外,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成员仍是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提高防病意识,采用安全的性交方式,避免丙肝病毒的。都安全小黄盒居家邮寄检测,HIV、hpv、丙肝、淋病、梅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