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流动的,如果没有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未来他们也会流走的。
来源 | 创新世
据“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海外回国求职人数激增。2020年以来归国求职的海外留学生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回国求职海归人数突破80万。
“有一位在海外已是助理教授,年龄已过40岁,但学校给他的待遇只有35-40万。他没有别的选择,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这位学者表示。
十多年前,国内很多高校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和激励措施,求着在美华人学者回国工作,不惜重金聘请,给钱给房,甚至允诺如果回国可以为他造一栋楼。那个年代,中国基础科学非常薄弱,希望通过高薪重金吸引一部分华人回国,扭转这一局面。
在当时,国内很多高校甚至规定,如果他们实在不能回国,也可以以兼职的身份参与国内工作。
这一举措的确方便海外华人学者帮助国内基础科学发展,但也为日后美国以知识产权流失、科研诚信(隐藏身份、未完全披露信息)为由大规模调查华人学者。
2018年,美国启动了对华人学者的大规模调查,一时间,风声鹤唳,很多在美华人学者被调查,或被迫辞职。这一事件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新冠疫情,原本美国可以做得更好,但最后变成疫情的震中,至今尚未恢复过来。
之所以有这么多海外华人学者回国,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新冠疫情,以及由疫情导致的高校关闭、财务恶化以及企业关闭等因素。
疫情下,美国社会开始仇视华人,尤其是美国四处散播着病毒是人为的,让华裔美国人在美国身处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华裔美国人遭到无故的袭击,从去年到现在,有很多起针对华人学者的枪击事件。
正如上文提及的多方面因素,促使在美华人学者加速回国。由于回来的华人学者越来越多,国内高校不仅没有好的职位提供,同时薪水也大为缩减。
即使是这样,面试者仍趋之若鹜。
他们还发现,海外高端人才的就业地区选择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京津沪、高水准院校成为回国就业首选,其中82.4%的调查者期望在京津沪就业,大多数人期望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业。
这份报告还建议,应该给回国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如本文一开始提及的那样,一刀切的政策让很多人才被埋没。
与此同时,也应当考虑回国华人的具体情况,不少人在国外待很长时间,研究水平较高,但年龄超过很多人才计划的上限,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为这些人争取。
报告还指出,尽管大部分人有意愿回国,但并不等于他们回国后没有顾虑,如他们对国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问题表示担忧,同时对国内高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估激励机制、学术职业发展环境也有顾虑。
因此,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应该“完善海外引智制度平台建设,营造优质的学术科研环境,是保障我国学术科研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优化高校教师学术发展环境,建立长期紧密的学术交流纽带”。
实际上,人才是流动的,如果没有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未来他们也会流走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