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处暑丨养生重点要牢记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节气处暑
2021年8月23日,我们迎来了处暑。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有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养生
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
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
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
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
饮食方面一定得注意
处暑应气美食——鸭肉
中医认为,味甘、咸,
性微凉能补阴益血
利水润肺,清虚热
民间有 “夏吃公鸭,秋吃母鸭”的说法
据说公鸭肉性微寒,而母鸭肉微温
煲鸭汤需冷水炖,鸭汤易带土腥气
熬汤前,把鸭放入冷锅一次加足凉水
同时加姜片、葱段,要注意煲鸭汤不能用蒜调味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熬
处暑开胃两宝:萝卜 糯米粥
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是空气干燥
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
甚至起皮脱屑、头皮屑增多
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
所以处暑后养生离不开防秋燥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
萝卜也是人们熟知的适合秋天吃的食物
有润燥的功效
女性还可以多吃些百合
能达到润肺养阴的效果
注意胃部保暖
晚上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
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
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
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
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
所指的“秋乏”
穴位养生
经过长夏,人体气血消耗比较多
身体内也积了不少湿毒
趁着处暑养好脾胃,补足气血,送走暑湿
清除上半身毒素:敲打八髎
八髎穴是膀胱经的中枢
刺激它可以清除上半身的毒素
改善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症等问题
八髎穴是女人的福音
刺激它可以活血、化瘀、消炎
早上起来敲打,会让你彻底清醒
到晚上可以再捶捶、搓搓八髎,及周边的臀部
可帮我们清除上半身的毒素
秋季后哪些疾病需警惕
皮肤瘙痒
秋天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皮肤出现瘙痒现象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
肺主皮毛,其通过宣发作用
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
温养肌肤皮毛,以维护正常功能
所以皮肤的毛病还要靠养肺来调
# 慎防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处暑天气渐凉、昼夜温差相差较大
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风湿性心脏病
神经衰弱
处暑后,不稳定的气温
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
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
工作效率低常有头痛等
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