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麻醉科付强主任带来的演讲《新时代卫健工作者的责任》
作者:付强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叫付强,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是一名麻醉医生,也是一名基层党员。 今天非常荣幸,能作为成都市25万卫健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站到这堂“致敬奋斗者”的舞台上。听了前面两代院长跨越数十年的事业传承,和一家三代医生见证成都医疗事业70年风雨的故事,我也是深受震撼,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老一辈卫健工作者坚持百年的“慎终如始、砥砺前行”的精神。 和他们比起来,我作为一个晚辈,工作经验还相对浅薄,站在这里能跟大家分享什么呢? 我的日常生活,跟全中国九万三千多名麻醉同行差不多。每天忙到晚上8、9点才下班。你要问我累不累呢,确实有点累,但与救死扶伤的获得感相比,这真算不上什么。 对麻醉医生来说,有成就感的时刻还是很多的。 比如刚刚成妇儿林书记也提到,这几年咱们成都的核心健康数据之一——孕产、妇死亡率,多次创下“历史新低”,这是妇产科医生的骄傲,也是麻醉医生的骄傲,因为这背后有我们高质量的无痛分娩服务,还有围产期风险管理、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等先进的麻醉理念保驾护航。 再比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可能对“插管敢死队”还有点印象,当时在抢救大量新冠重症患者时,风险高的气管插管都是由我们麻醉医生来承担的。还有在ICU里,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调控,科学的镇静镇痛……疫情发生以来,咱们成都感染率低,死亡率低,在全国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表现亮眼。 更不用说,几乎所有的专科发展,背后都有麻醉的支撑。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市三医院全国闻名的减重手术,到现在已经做了上千台,我们成立了减重手术麻醉亚专业组,攻克超级肥胖患者的困难气道、腹腔镜手术空间狭小、术后苏醒等难点。还有我们骨科梁益建主任的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世界级的高难度,严重脊柱畸形患者的气道、内脏都有挤压变形,这给麻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用清醒状态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去克服。 而近些年,我们麻醉医生不但在手术室里掌控全局,走出手术室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为舒适化医疗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比如我们无痛胃肠镜的开展比例,从2003年不到20%到今年已经超过90%,还有无痛分娩、无痛ERCP、无痛纤支镜、无痛拔牙、无痛医美等等,甚至我们会开始直接走向台前,比如我们麻醉治疗门诊做的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顽固性失眠、青春痘、痛经、焦虑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这么一总结,大家有没有发现,原来我们麻醉医生的工作,其实是一扇窥见我们成都医疗事业高速发展的窗口。我们的忙,不仅是由于传统手术量的横向增加,更有业务范围的纵向扩大,麻醉作为所有学科的支撑平台,我们被学科的发展追着跑,被患者的需求追着跑。虽然压力很大,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因为这是我们医疗事业更强大、更被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体现。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百年的庆典,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普通的卫健工作者,也很难不生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今年2月,成都市委市政府为2100万成都人提出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承诺,其中“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中明确提出,要让这座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良的健康服务。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目标,都少不了我们成都卫健人的不懈努力。
作为一名卫健工作者,不辜负自己所学所长,不辜负这个时代的发展势能,努力成全自己的梦想,做人民的英雄,做自己的英雄,这是我们新时代卫健工作者的担当!
谢谢大家!
编辑:MiLu.米鹭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