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马蹄肾”的超声表现 ...

2021-08-23 17:20

马蹄肾的双侧肾位置均低于正常,肾长径较小,双肾下极朝向脊柱前方,并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融合。




来源:超声技术与诊断

转载已获授权

讲解马蹄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融合肾的发生及其分型


融合肾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两侧肾胚基被两侧的脐动脉紧挤并相互融合而成,融合部位90%发生在肾下极,融合处称之为峡部,由肾实质和结缔组织构成,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腹主动脉分叉的上方。


融合肾的分型:

①同侧融合肾或横过融合肾,两侧肾在同一侧融合

②对侧融合肾或马蹄肾,两侧肾下极或上极在中线附近融合,形似马蹄形

③“S”形肾或乙状肾,一侧肾上极与对侧肾下极融合在一起,在形态上犹如“S”形,故称之为“S形肾”或乙状肾

④团块肾,两侧肾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团块状

⑤锅饼肾或盘状肾,两侧肾同时有异位并融合在一起

融合肾以肾下极融合最为多见,即为我们今天所讲述的马蹄肾,其临床表现为腰腹部或脐周持续性钝痛,腹胀、便秘、腹部肿块,如合并肾积水、肾盂炎或结石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马蹄肾的双侧肾位置均低于正常,肾长径较小,双肾下极朝向脊柱前方,并在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融合,形似“马蹄”,融合部分以肾实质为主,肾窦结构不明显,双侧肾有各自的集合系统。

马蹄肾模式图:双肾下极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前方融合,有独立的集合系统

图来源网络

图来源网络,马蹄肾的大体标本图


由于马蹄肾的形态位置都比较特殊,因此在超声上容易辨认,其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如下:

①双肾位置较正常肾脏偏低

②肾脏形态失常,双肾下极实质在中线处融合

③融合处位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前方,横断面形似“马蹄”,

③双肾有各自集合系统及输尿管

左侧:马蹄,右图:马蹄肾超声图

以上两图均是典型的“马蹄肾”的声像图,检查中需动态观察,注意融合处与肾脏的关系,另外马蹄肾还应注意与重复肾、胃肠道肿瘤进行鉴别



参考书籍:

1 郭万学,《超声医学》(第6版)

2 曹海根,《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腹主动脉,马蹄肾,超声,肾脏,腹部,中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