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的人情冷暖

2021
08/24

+
分享
评论
急诊医学资讯
A-
A+

人,走在生命的两旁,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见证生与死,看惯笑与哭,目睹悲欢离合,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品味着生命的伟大和不易。


在祖国的最西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来了好久才能把名念字对的我)的城市里坐落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隶属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在这所医院里有这么一个科室,重症监护室,我们科室成立不久,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对于重症监护室来讲,大家可能知之甚少。与其他科室相比,ICU往往伴随着“坏消息”,而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监护室门里的故事。



我是EICU的一名男护士,提到男护士可能还是很多人不理解,护士也有男的呀,很尴尬,我在这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多之久了。可能我天生就是为ICU而生,从实习到工作一直被分配到ICU,说到这我学医也是“半路出家”,在学医之前可能对这份工作一点都不了解,直到现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将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医院,给了病人。可能在科室值班室的床上睡得比在家睡得都多,但也仍在继续努力着。为了就是能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为了较好的配合科里工作,为了躺着进来的病人能走着出去,这都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经常有人问我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那种感觉就是全医院的人都跟你不亲了!虽然是开玩笑,但也说出了重症监护的工作特点。因为科室封闭隔离,整个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人员跟其他科室基本上没了互动,而一旦有科室跟ICU发生了交集,那就意味着“生命危险”,所以无论是重症监护还是其他科室,只要接到彼此的电话,内心总是说不上的紧张。 


 除了与世隔绝,重症监护室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工作强度大。跟修车不一样,机器坏了,哪天修都一样,但身体出了问题,尤其是需要特殊监护的情况,任何医护人员的懈怠都有可能酿成悲剧。长期以往养成的习惯导致我们在工作时精神会高度集中,吃饭永远5分钟,5分钟对我来说可能是狼吞虎咽,填饱肚子,一瞬间就过的事情,但对于病人来说有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死亡。


理论上来说,我们工作是12小时制,但12小时的时间外往往都会加班,不光是我,全科室的人几乎没有正点下过班,这其中有过抱怨,有过牢骚,但人命关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白班早上10点上班到21点,但经常加班到23:00点下班,在碰到个抢救有时甚至到凌晨了,这个点老家内地的朋友都早已进入了梦乡。一入这行连朋友们都不联系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是下班时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夜班在等着我。

在ICU室里有太多的瞬间是过目不忘的,记得刚开科不久,就遇上了一个特别棘手的病号,一个5岁小男孩从5楼坠下,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送到医院的ICU后立即成立抢救小组,有医务部牵头多学科参与,但参与救治医生们心里都明白,这个孩子能不能抢救回来,谁心里都没底。当时我在会议室开会,当同事给我打电话时我紧急回到科室,看到那么瘦小的一个小朋友,看那体型像3岁的,容不得我多想就紧急配合医生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吸痰,满口腔的血性痰有点让人怀疑人生,种种的抢救措施长达六小时之久,孩子病情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时我问主任这孩子有没有希望,主任也拿不准,但谁都没有放弃,家属在门外哭的撕心裂肺,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孩子,在想想重症监护室外的家长,怎么可能不拼命?,经过四天的全力救治患儿转危为安转往专科病房择期手术。如今,孩子恢复得很好。这份工作确实累,但有些成就感,只有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才能找得到。

在ICU里还有一种患者,那是ICU综合征的体现,人在这种全封闭环境下,亲人不在跟前,整天接触到的都是各种机器声,都是刺眼的光,会看见各种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恐惧和孤独感会让他产生种种精神障碍。最严重的是谵妄状态,什么是谵妄?“就是意识障碍,思维混乱,产生幻觉,多为视幻觉,也有听幻觉的,不论是视幻觉还是听幻觉,一般的内容都令患者感到恐怖。这些患者是我们最头疼的,哭着喊着要出院,夜晚的宁静时常会被他们打破,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开导患者,因ICU的封闭,老年人的小孩子气展示的“淋漓尽致”,我们只能坐在床边仔细倾听,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完成。你永远想不到一个不配合治疗的患者的力气有多大,曾经有一位女患者,三十多岁,农药中毒,就为了给患者打针,我和医生三位男士都没有按住患者,手抓脚踢的。不配合治疗,往往就意味着花更多钱,接受更久的治疗。


回顾这两年里有近十位孩子从高处坠落的但都转危为安了(在这里还是提醒各位家长加强对幼儿的看护,以免意外发生),还有数不清的农药中毒,每当碰到这类患者都想大骂他们一顿,别人为了活着倾家荡产,而他们却拿生命当草芥,但职业不允许,只能尽力救治,只希望今后的生活里他们能视生命如宝贝,因为没有后悔药,在我还没进入工作还在实习时,有一位患者因家庭矛盾口服百草枯,仅仅一小口夺了正直年华的生命,一条人命的背后可能连累的是一个家庭,百草枯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活命的机会。


在ICU里,生与死非常具体,心率、呼吸、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具体到每一个医疗器械,具体到每一根插管,每一个伤口;具体到20厘米、30厘米、40厘米的引流管、100厘米的鼻肠管;具体到从中心静脉的穿刺,到大腿根部建立的血液透析导管,插入20厘米的管道;具体到几毫升几单位的药液;具体到每一根或长或短的引流管,插进身体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漏洞。这些漏洞里,住着生,也住着死;这些长长短短的管线,连接着生,也连接着死,它们,都在进行着生与死的拉锯战。每一组数据里都隐藏着生与死,而那些插在病人身上长长短短的管线,也像是一条条生死连接线,一分一秒,九死一生。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ICU离死亡这么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抢救,“快,血压掉了;快,心率掉了;快,呼吸衰了;快,心肺复苏;快,注射肾上腺素……”


24小时不灭的白炽灯,响不完的电话铃声及可视门铃声,向家属解释不完的病情,每天的基础护理,各种的护理操作,学不完的习,考不完的试,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我见过宣布抢救无效后大哭的医护人员,但现实只会给他洗把脸的时间,因为还要面对家属崩溃情绪进行安慰,还有其他患者需要去救治,我也见过康复出院一家人团聚的喜悦;我见过当家属放弃抢救时向医护人员下跪表达感谢的,我还见过因家属情绪过度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我见过医务人员追在患者屁股后面“要债”的,我也见过医务人员为了“三无人员”筹款,自己掏腰包的;我还见过的很多很多,有辛酸,有感动。


在ICU的家属休息室里,每天都会看到各种表情的面孔,有悲伤的、焦灼的、着急的、期待的。从白天到晚上,从凌晨到深夜,他们或在门前游荡,或在窗户外踮足往里眺望,或呆呆地坐着,或失神或痛哭。病人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家属的表情。


曾经一个在ICU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和我说过,现在有的人太脆弱了,经历点事儿就觉得天塌了,在ICU,那都不算事儿。卖房借钱救命,兄弟争夺遗产,小三演宫斗戏,抛妻弃子,债主堵门……生死之间,可没谁想着粉饰人性,全都赤条相见。人在死时,那挣扎的表情,那慢慢散淡的眼神,好令人害怕。科里刚进入ICU工作的同事们,都会有一段害怕紧张期,天天做恶梦,梦境里都是机器的报警声,各种的铃声,患者的影子。

一个人生命的征程,不过是被无数次地证明,无数次地签字。出生证明、学生证、党员证、结婚证、退休证、老年证……对于那些抢救无效的病人来说,他们已经停止于此,不再前行。带着最后一份5厘米宽,8厘米长,薄薄的一张白底黑字的纸《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从生命的最后一站ICU病房结束他们的人生。


人,走在生命的两旁,为生命保驾,为健康护航,见证生与死,看惯笑与哭,目睹悲欢离合,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品味着生命的伟大和不易。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比见证生命的重生更有成就感,作为一名护士我真实的感受到发生在医院里每一个故事背后爱的热烈和苍白,我们每天的工作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其次才是疾病,正因为我见多了生死,所以我更能用心尊重每一个生命。

-THE END-

来源:新疆克州人民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护人员,ICU,患者,家属,监护,生命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