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新鲜出炉!一文盘点指南精华!
指南界的“模范学霸”又双叒叕“营业”了!近日,小细胞肺癌(SCLC)最新的2022年第1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在官网发布。
这版指南都有哪些方面有哪些调整?先来一看究竟!
■ 新增一线治疗方案
此版指南在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中,新增了:卡铂(AUC 5,第1天)+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阿替利珠单抗(1200 mg,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共治疗4周期。继以用阿替利珠单抗(1680 mg,第1天)维持治疗,每28天为1周期。一线免疫治疗地位再次提升。
这一更新是基于IMpower133研究结果,是三十年来广泛期SCLC首个总生存期(OS)超过1年的研究。
在该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和10.3个月(HR=0.7;95%CI:0.54-0.91;P=0.00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HR=0.77;95%CI:0.62-0.96;P=0.02)。
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
■ 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后续治疗推荐等级修改
第二项调整针对复发患者的二线及后续治疗,在其他可选方案中,两项免疫治疗地位上升,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从3类建议修订为2A类建议。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方案的推荐基于CheckMate-032研究,探讨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或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在晚期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纳武利尤单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11.6%,两组患者之间的总生存期(OS)相似,且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安全性更高。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方案的推荐基于KEYNOTE-158研究和KEYNOTE-028研究显示出的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帕博利珠单抗在部分复发或转移的SCLC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这些患者之前接受过两种及以上的治疗,而与PD-L1的表达无关,且帕博利珠单抗耐受性良好。
■ 减少化疗诱导骨髓抑制
第三项调整在支持治疗方面,减少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发生率的预防性方案,从《2021 SCLC NCCN指南第三版》“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拓扑替康方案之前,或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之后,可使用保护剂Trilaciclib”调整为“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拓扑替康方案时,Trilaciclib或G-CSF可作为预防选择”。
明显调整处盘完之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新版指南中的治疗方案。
■ 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
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众多,往往需要多管齐下。根据全身转移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
有局部症状:
发生脑转移:
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首选治疗方案
首选治疗方案包括拓扑替康口服或静脉注射、Lurbinectedin及参加临床试验。 其他可选治疗方案还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替莫唑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AV)、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及苯达莫司汀。
首选治疗方案:用回原治疗方案(复发前的药物)。 其他可选方案中,以下方案增加为2A类:拓扑替康、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替莫唑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AV),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以下方案增加为2B类:苯达莫司汀。
脑转移通常应使用全脑放疗(WBRT)治疗;不过,部分脑转移病灶较少的患者可以适当地使用立体定向放疗(SRT)/放射外科治疗(SRS)。WBRT的推荐剂量是30 Gy x 10每日分割,考虑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加用美金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在部分患者中进行重复的WBRT;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使用调强放疗(IMRT)加美金胺以保留海马的WBRT作为首选,因该方案比传统的WBRT同步记忆治疗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