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贝达药业来说,寻找下一个埃克替尼成了当务之急。
“非凡TKI,我们不一样”。
每当贝达药业提及自身成就,便会亮出埃克替尼。埃克替尼的确是贝达药业的骄傲,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过去,埃克替尼斩获不少殊荣。
埃克替尼称得上是国产创新药的先驱。2011年,当国内药企都沉迷于仿制药时,埃克替尼便已经获批上市。从这一点来说,埃克替尼值得嘉奖。
早早上市的埃克替尼,不仅为贝达药业带来了无数荣耀,也带来了“无尽”财富。上市10年,埃克替尼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00亿。凭借埃克替尼,贝达药业更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市值一度超过600亿。
某种程度上来说,埃克替尼的胜利,是me too时代的胜利。随着me too时代渐渐远去,埃克替尼的神话已经难以复制。
对贝达药业来说,寻找下一个埃克替尼成了当务之急。
/ 01 /
埃克替尼还是增长引擎
从中报来看,贝达药业上半年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
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1.55亿,同比增长21.4%。相较于过去几年,增速虽然有所下滑,但表现也算不错。
这背后,主要得益于核心大单品埃克替尼销量的增长。可以看到,上半年为公司带来收入的仅有2款药物,分别为埃克替尼(凯美纳)和贝美纳。
其中,埃克替尼销售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6.88%;2020年11月刚上市的贝美纳,销售额为0.55亿元。
换句话说,过去几年贝达药业的增长,都由埃克替尼带动。要知道,埃克替尼于2011年正式上市销售,历经10年还能持续增长,不得不说,埃克替尼是贝达药业的“常青树”。
这也不让人意外。
一方面,埃克替尼市场规模足够大。作为一款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主要针对由EGFR基因突变引起的肺癌患者。
由于EGFR基因突变是国内大部分非小细胞癌患者的诱因之一,占比约50%,因此患者群体规模不小。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预计,2021年国内大约有80万非小细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规模大约为40万。
另一方面,EGFR-TKI治疗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疗效早已被验证。早在2002年,阿斯利康研发的全球首款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在日本上市批准;2004年,后来者罗氏的厄洛替尼于获得FDA批准。
埃克替尼获批之际,上述两款药物也都早早进入国内市场,成为国内该基因突变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作为国内首款me-too类药物,埃克替尼的疗效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当,治疗费用却相比进口药要便宜不少。
在销售方面,贝达药业也十分舍得花钱。近年来,贝达药业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在38%左右。也就是说,近40%的收入用于营销。
综上所述,埃克替尼得以成为“常青树”,似乎也不奇怪。
/ 02 /
“常青树”的挑战
当然,对于药品本身来说,不可能存在常青树一说。毕竟任何一款药,都会受到疗效更好产品的降维打击,以及专利到期等因素影响。这也是埃克替尼要面临的问题。
在专利方面,埃克替尼专利保护期2023年即将到期。此前,虽然竞品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的仿制药已经获批,但凭借突出的销售能力埃克替尼并没有受到明显冲击。不过,如果自己的仿制药获批上市,相信贝达销售能力再突出,面对价格屠夫也很难招架。
相比专利问题,埃克替尼最先面临的危机,其实还是受到新一代产品的打击。
在疗效方面,当前第三代EGFR抑制剂展现出更好的效果。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在接受EGFR TKI治疗10至14个月后,基本会出现“耐药性”。
这时候,患者便需要新的药物治疗。这也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诞生的由来。
2015年11月,阿斯利康奥希替尼获FDA加速批准上市。EGFR基因突变治疗领域,正式被“第三代EGFR-TKI”统治。
作为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不仅创造了史上最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记录,还可以完全替代第一代EGFR-TKI。
目前,不仅奥希替尼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第三代EGFR-TKI的同类创新药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包括艾力斯的伏美替尼以及豪森药业阿美替尼已经获批。
处于上市审批阶段的还包括,艾森生物的艾维替尼及贝达药业自己的贝福替尼。在众多国产第三代EGFR-TKI的冲击下,埃克替尼要想继续“常青”,显然已经不大可能。
/ 03 /
谁是下一个“埃克替尼”?
你可能会有疑惑,贝达药业的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能否成为新的王者,达到埃克替尼那样的高度呢?
目前来看,难度不小。毕竟,第三代EGFR-TKI在国内已经红海一片,而埃克替尼当初并没有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并且,贝福替尼还没有先发优势。这种情况下,贝福替尼要想成为下一个埃克替尼,显然不大现实。
回到贝达药业来看,作为公司第二款上市的药物,贝美纳也没有从埃克替尼手中接过大旗的潜力。
贝美纳是一款ALK抑制剂,虽然也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但患者群体规模远小于埃克替尼。这是因为,ALK基因突变仅占非小细胞癌患者的6%-7%,只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十分之一。
同时,贝美纳作为唯一未纳入医保的第二代ALK抑制剂,不仅与同类产品竞争力不足,还将面临第三代ALK抑制剂的降维打击。这种情况下,贝美纳要想脱颖而出,想必不会太容易。
从公司管线布局来看,目前还有望在短期内上市的是贝伐珠单抗类似药MIL60。但MIL60要想成为下一个埃克替尼,更不现实。毕竟,贝伐珠单抗类似药市场,已经是红海中的红海,并且马上要面临集采。
除此之外,贝达药业其余药物均为临床2期甚至更早,短时间还不能起到补充商业化产品阵容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多款产品堆砌的“产品矩阵”,叠加贝达药业引以为傲的销售能力,能否抵挡住埃克替尼将要遭受的冲击呢?
来源:氨基财经 作者:秦国睿
编辑:Nancy
审核:Ray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