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本文由“仁济麻醉科普”授权转载
最近麻醉科门诊的刘医生发现一个问题
他碰到许多病人
他们都对无痛胃肠镜的检查顾虑重重
“医生,做胃肠镜是不是很难过?”
“无痛胃肠镜要打麻药的?”
“麻醉有风险吗?”
“会醒不过来吗?”
“会影响记忆力吗?”
...
凡此种种,说明即便是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人们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认识还是有限的。
另外,刘医生在门诊还会经常碰到一些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病人,比如: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肥胖;活动性肝炎;酒精依赖者或嗜酒;起搏器植入;心衰;尿毒症进行定期透析;心梗、脑出血、中风、冠心病近期植入支架的病人。这些都属于麻醉高危的病人。
那么对于这些病人来做无痛胃肠镜,我们怎样处理?
Katharine Kolcaba教授于1992年提出舒适化医疗理论,舒适化医疗是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舒适。
舒适化医疗是帮助病人消除不适和病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给予病人安慰、缓解焦虑情绪,为病人提供相关知识、传播希望。
而无痛胃肠镜诊疗项目的开展,与舒适化医疗理念不谋而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胃肠镜诊疗病人的不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胃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从而显著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00年初,无痛胃肠镜比例就已经非常高,据统计在美国高达98.2%的胃镜和98.8%的结肠镜采用无痛方式进行;德国也有74%的胃镜和87%的肠镜采用无痛。
但我国无痛胃肠镜现状是诊疗数量庞大,无痛比例却较低,有接近一半的胃肠镜诊疗在没有采取镇静镇痛措施下完成。
为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科室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在三个研究中心中比较无痛和非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于2018年发表在知名专业杂志上。
为何无痛胃肠镜诊疗比例偏低?
因 为
●68.4%的病人认为普通胃镜更安全;
●12.4%的病人不知道可以接受无痛胃镜诊疗;
●12.3%的病人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无痛胃镜诊疗;
●4.5%的病人被麻醉科医生拒绝,无法接受无痛胃镜诊疗。
可见,病人和医生的认识不足是影响无痛胃镜比例的重要原因!
既然超过一半的病人认为普通胃镜更安全,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研究结果显示,非无痛组病人总体不良事件更多,更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分泌物增多、肌肉僵直等并发症;无痛组病人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低氧等情况,并且需要更多的专业处理。由此可见,对于心率和血压变化比较敏感的病人,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病人获益较大,而对于低氧特别敏感的病人,非无痛下行胃肠镜诊疗,病人获益较大。
VS
因此,普通胃肠镜诊疗和安全之间不能划等号,合理的镇静可以在保证病人舒适安全的同时让病人获益更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低氧是无痛胃肠镜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目前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常用的吸氧方式是普通鼻导管吸氧,低氧发生率在9%左右。低氧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会给病人带来风险,长时间的低氧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
麻醉医师应用各种手段来降低无痛胃肠镜诊疗过程中低氧的发生率。
其中有一项新型的供氧方式---高流量鼻导管(HFNC)支持吸氧尤为有效。它在重症、呼吸领域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由于高流量属于无创通气,因此越来越受到麻醉科医师的关注。
高流量是一种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高流量空氧混合气体输送给病人的一种氧疗方式。
通过精巧的空氧混合、流量传感器、加温加湿等装置构成,可有效设置给予各种温度、浓度和不同气体流量的氧气,来迎合各种病人的不同需求。其临床疗效主要包括:
●减轻病人的呼吸费力;
●辅助病人改善通气条件;
●通过加温湿化空气、氧气改善肺部微环境;
●保护正常的气道结构和功能。
更重要的是高流量可以提高病人对意外窒息的耐受度,相关技术可使窒息时间延长至17分钟!
说了那么多,那么HFNC支持吸氧是否能够减少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呢?
一项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发现,使用高流量的病人可以显著降低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低氧和严重低氧的发生率的哦!
高流量给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病人,尤其是老年、患有鼾症及其他高危因素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但再好的设备,也无法取代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在麻醉医生精准用药,密切监护的基础上,使用诸如高流量的通气设备方能锦上添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