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视角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输注
肠内营养支持(EN)的重要性
危重患者的特殊性
患者入院可能会增高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据统计,50%以上的ICU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40%~60%的ICU患者能接受EN,但没有实施。
危重患者营养不良的危害
营养支持理念的转变
肠内营养安全输注关键环节
肠内营养安全输注的关键环节主要在于以上几点。
肠内营养管道选择
选择抗酸性好、无毒、耐高温高压、内径比例大、寿命长的肠内营养管道。
肠内营养通路建立
根据EN支持时间长短、误吸风险、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通路。
肠内营养通路维护
意外拔管:做好插管固定,对于躁动患者要注意实施镇静镇痛、约束等。
堵管:做好冲管准备,配制合适性状的营养液,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主要发生在鼻孔及面部,在固定过程中需要预留一段缓冲,采取高举平台固定。
在此过程中需要精细化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
肠内营养通路标识
标识起警示作用,易于与静脉输液通路区分,避免输注错误。
肠内营养制剂配制与保存
需要专门的配制空间、保存空间、配制用物以及适合的配制、保存规范流程。避免配制、储存过程中出现营养液污染或变质。
肠内营养安全输注管理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推注:按次推注到胃肠内,反流风险高。
重力滴注:依靠重力,速度可控性差。
鼻饲泵:模拟肠蠕动,可精准控制速度。
启动鼻胃/鼻肠管喂养时,首先需要确定鼻胃/鼻肠管远端是否在胃内,ESPEN ICU临床营养指南建议选择持续喂养而非间断推注EN,并根据患者病情、耐受度、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
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和量
对于重症患者,目标喂养量25~30 kcal/(kg·d),目标蛋白需要量1.2~2.0 kcal/(kg·d)。根据喂养耐受性逐步达到目标喂养量。
目前认为,当患者处于重症状态时可考虑以进行低剂量EN喂养,对于难以耐受EN的重症患者,建议尽快达到目标喂养量。不同疾病或特殊病理状态下,可根据喂养耐受性调整喂养速度。
肠内营养液输注温度
重症患者,尤其是喂养相关性腹泻者,建议实施EN时将营养液温度调节至接近体温。目前关于EN喂养温度尚无明确规定,但低于机体温度的肠内营养液可能引起肠道不适,诱发腹泻。对于老年腹泻患者,推荐营养液的温度应维持于38 ℃~42 ℃为宜。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对于EN相关性腹泻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烫或过冷的营养液,建议将温度调节至室温,目前相关研究仍较少,我们建议EN的喂养温度以接近机体生理喂养温度为宜,避免温度相关不耐受情况发生。
俯卧位时的EN支持
俯卧位时EN支持相关研究较少,现有文献显示俯卧位时EN支持不增加胃残留量、反流、呕吐和肺炎风险。可以通过抬高床头、持续喂养、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增加EN的耐受性。
监测胃腔残留量(GRV)
对实施经胃喂养的重症患者,建议每4 h监测GRV,对于GRV>250 ml的患者,建议通过幽门后喂养、促进胃肠运动及抬高床头等方式降低GRV。
口腔护理
口腔卫生状况差与吸入性肺炎密切相关,做好口腔卫生可预防吸入性肺炎。
误吸管理
误吸发生率高、危害大,误吸风险评估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耐受评估与监测
不耐受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但无确切的解释。胃残余量增多,腹胀、腹泻、呕吐、反流和便秘等被认为是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总结
1. EN是危重患者重要的支持手段。
2. EN需要多学科医护技合作。
3. 安全输注是EN的基础和保障。
4. 专业+协作+细节=良好结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