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来源
安康,李舍予.BMJ快速推荐《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6):.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3.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通信作者:李舍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文请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官网:www.chinagp.net
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两种新型降糖药物,被多项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独立于降糖作用的心血管及肾脏保护作用。在此背景下,BMJ杂志社、国际指南制定机构MAGIC证据生态基金会(MAGIC evidence ecosystem foundation)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同发起针对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快速推荐)制定。该指南依据BMJ快速推荐(BMJ Rapid-recommendation)规范和标准化流程,以患者价值为指南出发点,召集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内分泌、肾内、全科医学、老年医学等临床医学专家和方法学家编制临床问题拟定诊疗策略,并与国际顶级证据合成团队收集最佳循证医学证据。该指南的高度可视化的证据和推荐呈现工具为临床实践中的医患共同决策提供了可能,而这些工具和贴近临床的决策模式恰可能对我国全科医生的2型糖尿病诊疗提供务实的帮助。
本快速推荐适用于临床医生接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时,考虑是否启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场景。在快速推荐中,这两种药物的选择不再依赖于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在于基线心血管及肾脏疾病风险,根据患者5年左右发生心血管、肾脏疾病及死亡风险进行预测,进一步判断用药。快速推荐强调,应优先选用经本地资料验证的满足临床需要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基线风险评估(例如我国可参考China-PAR模型)。而当没有适合的风险预测模型或模型不可用(如China-PAR模型计算较为复杂,如无工具帮助很难在门诊场景采用)时,快速推荐根据临床医生习惯,制定了简化版风险分层。
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且心肾危险因素较少(不多于3个) |
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且心肾危险因素较多(3个以上) |
已诊断基础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或卒中),且无慢性肾脏病〔包括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1或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30 mg/g或3 g/mol〕 |
已诊断慢性肾脏病,且无心血管疾病 |
同时诊断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 |
心肾危险因素包括老年人(年龄>60岁)、男性、高危族裔(亚裔、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心血管或肾脏疾病家族史、正在吸烟、血脂异常、血糖控制不理想及血压控制不理想。其中血脂、血糖和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参考如下标准:总胆固醇≥5.2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 mmol/L为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6.5%为血糖控制不理想,而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血压控制不理想。
快速推荐对于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多于3个心肾疾病危险因素进行划分:≤3个心肾危险因素的分组倾向于那些具有最低心肾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3个危险因素的分组更倾向于那些心肾风险高于最低风险,却低于心肾疾病二级预防的患者。
在确认人群后,快速推荐分别给出5条推荐意见:
在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且心肾危险因素较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考虑是否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其风险和获益,但不常规推荐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弱推荐)。
在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且心肾危险因素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与患者充分讨论风险和获益,推荐考虑使用SGLT-2抑制剂(弱推荐),而不常规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弱推荐)。
在患有心血管或肾脏基础疾病之一(而非同时患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应与患者充分讨论风险和获益,推荐考虑使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之一(弱推荐)。
在同时患有心血管及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常规推荐SGLT-2抑制剂(强推荐),在与患者充分讨论风险和获益后,也可推荐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弱推荐)。
当患者需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之间做出选择时,考虑到GLP-1受体激动剂的风险及获益,特别是其给患者所造成的使用负担(目前我国主要医保报销范围内的GLP-1受体激动剂多为每日1~2次皮下注射),更倾向于使用SGLT-2抑制剂,但该决定同样需要在与患者充分讨论风险和获益后做出(弱推荐)。
“强推荐”指干预(这里指两种新型降糖药物)所带来的风险和获益的差异较为明确,明显支持用药(或不用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均会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该干预。这时,临床医生仅需简单介绍用药的目的、风险和获益以及注意事项即可。仅当临床医生发现一些特殊情况,或患者特别提出一些合理的顾虑时,可能不采纳该推荐意见。
“弱推荐”则指干预所带来的风险和获益并非十分明确,其衡量标准因人而异。例如有些患者对终末期肾病慢性透析的生活状态特别不能接受,而对死亡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同时另一些患者则相反。这种差异被称为患者的价值观或偏好。这时,需要临床医生将药物的风险和获益信息客观地告知患者,使其在医生的指导下理性地做出符合自己决定。这一过程被称为医患共同决策——医生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关注患者的决策本身,务必要认真询问患者做出这一决策的理由,确保患者做出的决策充分理性,而非基于不充分信息或特殊情绪。
SGLT-2 抑制剂和 GLP-1 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路径
快速推荐的网页版针对临床医生不仅提供了可视化总结工具(visual summary),还提供了用于医患共同决策的MATCH-IT交互工具(https://magicevidence.org/solutions/match-it/)。临床医生在打算向患者推荐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时,可以通过MATCH-IT交互工具快速查询指南推荐意见及其依据。这些工具直观易懂,临床医生使用时不必像阅读传统指南一样,需要把具体的推荐内容及患者潜在的风险和获益烂熟于心,而后再进行临床实践。这些工具特别适合从事非糖尿病专科的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
当临床医生在门诊或病房接诊某一患者时,首先确定目标人群分类,随后定位到对应的推荐条目。临床医生可以快速阅读针对该患者的推荐意见,如需要进行医患共同决策可以点击下面的证据资料(evidence profiles),查看使用或使用这两种药物之一所对应量化的风险和获益。随后的个体化考虑(individual consideration)中包括了关键实践要点(practice issue),指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和使用小技巧。如希望通过该快速推荐进行医患共同决策,还可以进一步点击网页上的MAGICapp链接(https://app.magicapp.org/#/guideline/j1Wqrn)进入MAGICapp平台进行指南查询。该平台可以查询指南全文,其中的研究证据(research evidence)工具可以提供完整的证据资料。而决策辅助(decision aids)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容易的理解其是否启用药物所带来的风险和获益,增加医患沟通效率,使在门诊诊间或病房床旁实现糖尿病用药的医患共同决策成为可能。
专家简介
李舍予,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三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循证评价与快速指南研究室副主任/中国MAGIC中心执行负责人,中华糖尿病学会肥胖与糖尿病学组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秘书,四川省医促会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促会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专委会委员;Systematic Review,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Medicine,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JMIR Diabetes,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等英文学术期刊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青年编委,Diabetes Care,Diabetes等80余种中英文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研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BMJ、Diabetes Car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作为临床主席牵头制定国际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
-end-
编辑 | 张小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