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躺赢”到“躺平”,骨科医生的叛逆何来

2021
08/17

+
分享
评论
思宇MedTech
A-
A+

   集采抹掉了骨科耗材的灰色收入,医生还有动力做手术吗?

文/ 凌馨 辛颖

编辑/ 王小

 

图/plxabay

“毕业第一年,教授就拎了一个塑料袋,说‘这是你的辛苦钱’,十几万元”,同行的经历曾让一位任职于长三角知名三甲医院的骨科医生,觉得这个职业真不错,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大三甲。

曾号称“金骨科”,因为骨科手术用到的耗材利润高,医生的回扣也高。尤其关节组,一个人工髋关节,售价2万元至5万元不等,经销商可能拿出20%—30%作为给科室的“回馈”。

可这样的好日子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全国人工关节集采即将开始。2021年6月21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告,第二次全国医用高值耗材集采选中了人工膝关节和髋关节。集采好比“医院团购”,给予报价低的企业公立医院70%的采购量,促成厂家薄利多销。

山东省的600多家医院已经在2020年11月试水过一次人工关节集采,单品最大降幅94%,骨科创伤类产品平均降幅近七成。

按以往药品集采的经验,更大规模的“团购”报价必然会比地方集采价格更低。“以后经销商肯定给不了医生那么多钱了,也没必要,用哪家的产品不再是你医生说了算。”一位骨科耗材销售人员对《财经·大健康》说。

如果没了回扣,医生们做一台关节置换手术,收入可能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以后的骨科医生,还有动力做手术吗?

手术能不做就不做?

骨科医生是个辛苦活,敲、锯、钻、磨都是基本功,一天连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很常见。尽管如此,以前一些骨科医生还是很愿意做人工关节置换。

广州某三甲医院2014年—2018年数据显示,单个患者支付的耗材费用均价近4万元。按上述长三角骨科医生对业内潜规则的了解计算,一台用近4万元耗材的手术,参与者们可以获得总额8000元上下的“回馈”。

在患者量大的门诊,一个副主任医生每年可以做200多台这样规模的手术。换言之,仅“回馈”就有100多万元可供科室分配。而长三角地区三甲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一年的工资,加上绩效奖、全勤奖两三千,其他看主任分配,一年收入不到20万。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服务费用不高。刊登在2020年12月《中国卫生经济》的一篇文章显示:广州某三甲医院2014年—2018年,人均支付的耗材费用均价近4万元。而手术费仅为2341.07元,其他服务项目总费用7194.13元,加起来是耗材费的四分之一。

手术费和服务费低,表明医生从手术可以获得的阳光收入少。“主刀也就几百元,一助两三百、二助一百多,其他人就拿几十元。”这是上述曾在长三角三甲医院就职的医生获知的绩效安排。

骨科因此沦为为医疗腐败的重灾区,河南省商丘市在2014年开展的医疗器械购销领域专项查案行动中,立案医生48人涉9家医院,其中有6家医院是全体骨科医生参与收受贿赂。

眼下集采可能将骨科医生“收入中的大头”给抹去,医生们做手术的性价比降低了。他们开始更多考虑风险。

“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就不做了。”谈到人工关节集采之后的工作,一位南方某医院骨科医生坦言,更倾向保守治疗。

图/plxabay

未来,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将减少。

在骨关节领域,所谓“可做可不做”,就是达到了手术指征,但对活动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接受坐轮椅或卧床的病人,或者是现在还没有那么急,可以再保六个月。“这些病人如果暂时不做,可以少挨一刀或晚挨一刀”。上海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对《财经·大健康》称。

人工关节的使用期一般在15年—20年左右,过早安装人工关节,就代表再次接受手术“翻修”的概率更高。

“这对患者是好事。可做可不做的的手术,本来就不应该做。”上述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相信,失去灰色收入,将有助减少过度医疗。

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不再做“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同样意味着,医生不愿再为病人冒险了。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多患有老年性骨关节炎,或因创伤导致股骨头供养不足坏死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以广州某三甲医院为例,2014年—2018年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中,80%年龄在60岁以上,15%超过75岁。

老年人很多都有慢性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这些都禁忌手术。“病情轻微的,还可能冒险试一试,以后碰到这种,我们就可能不做了,劝患者回家躺躺”。上述南方骨科医生说。

受访医生还担心,产品大幅降价后,厂家为了利润偷工减料,万一手术出了问题,病人会来医生麻烦。

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已经开始计算集采后的情况,“即便推掉了这些难做的,医生完全能够完成约定的采购量”。

灰色“洗白”,能弥补收入吗? 

上述上海副主任医师虽然不打算减少手术量,但也理解准备“躺平”的同行。

“现在医生基本都过劳。像我,做手术的那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收入跟工作应该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体现你劳动价值的一个方式。”他说。

没人愿意靠灰色收入挣钱。问题是,收入下降后,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骨科医生们很快就要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房贷怎么办?”上述南方骨科医生问。

随着集采实施,耗材的灰色收入拿不到了,若能通过服务收费增加收入,把钱“洗白”,医生乐见其成。

有骨科医生猜测,骨科机器人或是智能导航、3D打印可能成为科室新的增长点。现在患者如果要用机器人,仅“开机费”就得付5000元—3万元。“而且这是服务,服务收费是国家鼓励的”,一位前骨科医生说。

上述南方骨科医生所在的三甲医院,会拿出医疗服务费用中的百分之十几,作为科室绩效的一部分。

不过,骨科手术机器人动辄一台两三千万元,即使科室力荐,院长也要计算这笔投资能带来多大收益。“用不用机器人,对病人来说,是90分和80分的关系,不是90分和60分的关系”,上述前骨科医生说。

上述南方骨科医生还是希望能用上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可以把手术角度调整得更好,“关键你就没那么累了”。

图/plxabay

集采也在试图为骨科医生们带来可见光的收入。

按国家医保局的相关规则,通过集采高值耗材降价节省下来的钱,有一部分将返给医院,医院可以用于提高医疗服务费,或者直接发到科室,提高医生收入。

首次冠脉支架全国集采,上万元的冠脉支架降价低至700多元,紧接着2021年1月1日,北京市提高了手术费用,将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三项医疗服务(冠脉造影、球囊扩充、置放支架)合计由原来的5650元,上调至6670元。

这样的改革正在全国推进。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会议认为,包括集采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把药品和耗材价格降下来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

在后续的改革中,将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福建省三明作为此轮医改的样本,用了八年的时间,逐步将当地主任医师的诊费,由7元—8元/次,升至45元/次,另有药事费13元。资金来源就是药品和耗材限价采购带来的医保结余。

问题在于,医疗服务的定价权掌握在省级发改委物价部门手上。为了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医保付得起,价格上调空间有限。

一位地方卫健委人士告诉《财经·大健康》,目前医保集采结余和医疗服务价格上调,还补不上集采给科室收入带来的损失,医院会从整体薪酬分配上有所考虑,医院和科室各消化一部分。

“有些收入肯定是补不上了,科室的收入结构肯定会变化。”一家北京三甲医院的骨科主治医生对《财经·大健康》分析。

同为名校毕业,还是博士,和从事金融等行业的同学一比,前骨科医生觉得“熬”不下去,他不愿再等,放弃了医生职业生涯。

没钱,依然要论资排辈?

集采将影响骨科医生的灰色收入,“金骨科”是否会步上儿科和全科吸引力不足的后尘?

上述上海副主任医师判断,灰色收入被砍后,若医生的阳光收入得不到保障,人才流失将成为必然。“这个行业不会消失,不过人才的素质会发生变化。就算只给医生3000元一个月,一定有人来干,只不过可能小学毕业的就来做医生了”。

医学杂志《柳叶刀》刊载的一项研究结果称,2005年—2015年,中国培养了473万名医学生,注册医生数仅增75.2万人,流失率高达84%。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流失,在2018年药品集采开始前就已出现。也就是说,就算有灰色收入,医生这个职业的吸引力也渐显疲态。

最让前骨科医生感到绝望的是,任何分配都要论资排辈,包括灰色收入。他们不会做一次手术就分一次钱,更不是“按劳取酬”,而是每月或每年,根据年资和科室主任的主观感受分。

当上主刀就会成为“创收”的主力,无论灰色收入还是阳光绩效,都可以多分。前骨科医生也曾在一家大三甲医院,想早日学会手术技巧,但做了两三年,还在修骨头、缝皮,“我上面有八九个师兄都还没轮到开刀,等他们开腻了才能轮到我”。

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置换属于疑难手术。按规定,只有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才有资质。所以,做不做手术,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说了算,他们才有“创收”的决定权。

图/plxabay

想从“喝汤”升到“吃肉”,在现有的绩效分配体系下,只能等到成为副主任医师、做手术的那天。前者某种程度上主要靠的是科研成果,但也得“排队”,“关键是人多,位置就那几个”,上述南方骨科医生说。这种状况,即便把灰色收入整体“洗白”,根上的也不会改变。

“本来这笔钱是到骨科主任腰包里去的,集采之后如果有医保结余,它是到医院的。在医院这一层去分,不可能说医疗服务费是骨科赚的,就全部给骨科。”上述前骨科医生也关注到“三明模式”,他担心,只是把分配权由科室提升到了医院乃至省卫健委层面,仍然难逃论资排辈的命运。

从“三明医改”过去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尚不能完全避免,在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新的年薪制仍是与职称挂钩的。

2016年末,当时的国家卫计委组织媒体沟通会介绍各地医改试点情况,三明尤溪县医院院长杨孝灯曾介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的目标年薪分别是25万元、20万元;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则为10万元。

还想做医生,就无法像前骨科医生那样洒脱离开公立医院,否则职业发展将面临无形的“天花板”。多家媒体曾报道过此类事件,包括学术期刊涉嫌歧视民营医院医生投稿、参与医师资格考试名额少等。这两者,都是现有医师晋升的必经之路。

在一切被彻底改变之前,上述南方骨科医生只能继续“熬”下去。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财经·大健康】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三甲,医院,骨科医生,耗材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