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经介入发展迅速,是最具成长性的国产创新器械细分赛道之一。早前归创通桥在港上市,首日涨幅超40%。
近年来神经介入发展迅速,是最具成长性的国产创新器械细分赛道之一。早前归创通桥在港上市,首日涨幅超40%。与归创通桥同处一赛道中的心玮医疗,日前在港启动招股,且同样受到资本热捧。
8月10日,心玮医疗在港启动招股,预计8月20日上市。招股首日,公司孖展额52.86亿港元,超购逾45倍。截至13日10点,心玮医疗录得孖展总额约216.70亿港元,录得超购190.8倍。
心玮医疗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创新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凭借商业化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广泛产品组合在中国神经介入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公司当前已形成了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狭窄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心源性脑卒中预防、血管通路产品等五大产品线。
其中,Captor及左心耳(LAA)封堵器则为其两款核心产品,Captor现已实现商业化,左心耳(LAA)封堵器预计于今年四季度取得NMPA批文,2022年二季度有望上市销售。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心玮医疗实现收入1361.9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3590.8%,接近2020年全年收入水平。毛利率由去年同期42.8%增至64.7%;净亏损率也由2020年同期-2469.1%大幅缩窄至-303.2%,业绩增长效果显著。
脑卒中发生率连年上升
催生500亿神经介入市场
中风亦称卒中,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位居国人死因榜首,且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我国卒中类型的70%左右,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五大危害。
数据显示,中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已由2015年的29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6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0%;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489亿元人民币,2019-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1%。
神经介入受资本青睐
多家投资机构持续加码
2020年以来,神经介入领域逐渐受到资本关注,不仅微创医疗、沛嘉医疗、维心医疗(威高集团所属)等上市企业蜂拥入局,获得了顶级VC加持、完成了数轮大额融资的归创通桥、心玮医疗、艾柯医疗、沃比医疗等企业也纷纷获得入场券。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神经介入领域已有至少24家创新企业、60家投资机构疯狂押注赛道中的潜力股。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神经介入领域投融资事件数超15起,累计融资金额超15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神经介入领域备受关注,相关企业被众多投资机构看好,甚至出现了多家投资机构争抢某家神经介入领域企业投资份额的火爆场景。
外资企业长期垄断
国内企业力争实现国产替代
当前,我国神经介入竞争者日益增多,且竞争不断白热化。但同时我国神经介入市场依旧被进口品牌牢牢掌控,国内企业仍旧道阻且长。
据统计,目前国内神经介入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外资企业垄断,重磅产品微导丝、微导管因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外资几乎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估算,2020年微创医疗、沛嘉医疗、归创通桥、心玮医疗几家国内神经介入企业总市场份额仅3.8%。
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是行业的绝对龙头,2016年中国监管层曾向美敦力开出了史上第一张医疗器械价格垄断案件罚单,处罚金额高达1.185亿元。
虽然我国神经介入市场发展较晚,但国内企业一直致力于实现国产替代,从而惠及更多的国内患者。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国产器械质量不弱于进口产品,并在价格上体现出优势。
资料显示,在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比的前提下,国内产品价格平均较进口厂商新型产品价格低1万~2万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及性,利好基层市场。而优惠的价格也更有利于将产品转化为市场份额,预期到2030年,国内神经介入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7%。
为了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为神经血管疾病治疗的研发提供支持。
在政策有力支持及企业持续创新下,国内神经介入企业将逐步打破外资垄断的市场格局,加快实现国产替代的步伐。此外,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发病率上升以及人们经济水平及健康意识提升,预计神经介入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