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 AMI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各项预测因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从而协助 AMI患者疾病早期的风险评估及临床诊疗。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lutter or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等严重危及生命的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VT/VF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喹诺酮等药物亦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积极的早期血运重建治疗可明显改善 AMI患者预后,但再灌注心肌损伤或无复流等仍可导致VT/VF[6]。AMI 患者入院早期尽早评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协助临床医师早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从而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院内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 AMI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各项预测因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从而协助 AMI患者疾病早期的风险评估及临床诊疗。
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012 年12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 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18 岁;AMI 诊断符合第 3 版心肌梗死全球定义标准。
排除标准: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感染;妊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脏手术史。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临床资料和预后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出院诊断、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入院心电图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介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以及是否发生院内 VT/VF 或死亡。入选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 VT/VF 分为两组。
终点指标: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包括持续性室性 VT 和 VF;次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
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 ± 标准差(x±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非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L,QU)〕描述,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描述,采用χ2 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比较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来评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评分系统的分值根据Logistic 回归模型系数计算得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表 1):最终共纳入 AMI 患者 2 649 例,其中 134 例患者(5.06%)在住院期间发生了 VT/VF;院内死亡 94 例,住院病死率为 3.55%。与非 VT/VF 组比较,VT/VF 组患者年龄更大,入院时基线血压更低,合并糖尿病及心功能 Killip 分级≥3 级患者比例更高,且住院病死率更高,但吸烟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50 的比例更低(均 P<0.05)。在入院时心电图特征方面,VT/VF 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比例均明显高于非 VT/VF 组(均 P<0.01)。在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VT/VF 组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明显低于非 VT/VF 组,但肌酐(creatinine,Cr)和随机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VT/VF 组,有更多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存在低钾血症(均 P<0.0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及用药情况比较(表 2):VT/VF 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和犯罪血管为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比例较非 VT/VF 组明显降低(均 P<0.05);VT/VF 组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gibitor,ACEI)、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比例均较非 VT/VF 组明显降低,服用利尿剂的比例较非VT/VF 组明显升高(均 P<0.0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因子 Logistic 回归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表 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非 VT/VF 与 VT/VF 两组间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筛选,提示心功能Killip 分级≥3 级、随机血糖>11.1 mmol/L、LVEF< 0.50、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血钾<3.5 mmol/L、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 mmHg(1 mmHg=0.133 kPa)及 Cr>100 μmol/L为AMI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预测因子(均 P<0.05)。根据回归分析中筛选出的各项预测因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各项预测因子评分的总和即为临床预测模型评分。
临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图 1):ROC 曲线分析显示,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预测 AMI 患者发生院内 VT/VF 的 AUC 为 0.779〔95%可信区间(95%CI)为0.735~0.823,P<0.001〕,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当模型评分最佳截断值为 17 分时,敏感度为 76.1%,特异度为 67.3%。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4):438-44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