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全文中,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双一流”建设 ,提出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北京:
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
4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在会议中强调,北京是高等教育的重镇,要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设,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带动提升全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为首都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34所 |
一流大学群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集全市之力支持一流高校建设,率先建成一流大学群,带动提升全市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
上海:
2025年,若干所高校进世界一流
7月21日,上海市市教委联合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沪教委科〔2021〕21号)。按照国家和上海总体部署,上海市将持续深化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上海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方案给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到2025年,若干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25 个左右的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国内一流前列,更多地方高校和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更多学科进入国内学科前 10%,更多专业和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课程。
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上海市给出的实施方案中重点给出了三点重大举措。
第一,持续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实施“攀峰”“筑原”行动,强调领域(方向)上的一流和突破,每个学科聚焦若干重点领域,着力解决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在建设机制上,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实施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第二,持续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聚焦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优化高校制度建设和条件保障等建设任务,推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第三,全面推进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优化基础研究体系,培育一批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打造未来创新长板;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推动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4所 | 若干所高校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东华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 到2025年,若干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行列,25 个左右的学科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国内一流前列,更多高校和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更多学科进入国内学科前 10% |
湖北:
推动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加快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4月1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在高等教育方面,《纲要》指出,推动高等教育特色一流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类型、层次、学科和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高质量大学城。完善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机制,分类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支持在鄂部委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省属高校实现一流学科重点突破,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强建优一批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体音美等专业院校,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形成与高质量发展有效匹配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此外,《纲要》在“专栏14 教育现代化重点工程”中明确,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17所高校加快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7所 | 7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7所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 推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17所高校加快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江苏:
集中力量打造2-3所
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在《通知》全文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重要部分。《通知》指出,江苏省在十四五期间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2-3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大学。
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启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基础厚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品牌专业和一流课程,打造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
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校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和较高威望的学术大师。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原动力,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产业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研成果。到2025年,现有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力争进入全国百强高校超过17所。
同时,在“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中提到,建设江苏传媒学院,筹建江苏戏剧学院。江苏省即将新建两所艺术类高校。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5所 | 17所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 打造2-3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大学。到2025年,现有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力争进入全国百强高校超过17所。 |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所 | 2-3所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
特色学科高校 | —— |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
浙江
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
7月2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到,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等;加快推进中法航空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建设;鼓励高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推进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建设;2025年目标新增一所“双一流”等。
与此同时,在6月24日举行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支持科研院所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到2025年高水平大学数量要达到12所,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的学科行列。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所) | 3所 | 4所 (2025年目标新增一所双一流)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浙江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中国美术学院 宁波大学 | 支持浙江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等 |
高水平大学数量(所)
| 9 | 12 |
湖南
争取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
进入“双一流”行列
4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纲要》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优化高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积极推进“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等专业紧缺人才。
《纲要》指出,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争取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进入“双一流”行列,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大学城、科技城、创业城。
在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方面,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加强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到2025年,争取3所高校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6所左右高校在同类型高校中达到国内一流水平,50个左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4所 | 6所左右高校在同类型高校中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一流大学B类: 湖南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湖南师范大学 | 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到2025年,争取3所高校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6所左右高校在同类型高校中达到国内一流水平,50个左右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
安徽
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
4月21日,安徽省政府网站全文发布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指出,“加快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调整投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规模。
加快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完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依托省部共建、省市共建,分类建设一批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校,推动符合标准的学院更名为大学。
建设国际化新型高水平大学,打造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和培育基地。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高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3所 | ——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 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皖设立分支机构 |
4月25日,广东省政府公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发展谋篇布局。
在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方面,广东省指出,统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地方高水平大学,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推进地方高校优质特色发展,力争更多高校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着力建设一批原始创新能力强的高峰学科,大力提升教育创新、科研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力争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来粤办学,探索优势院校海外(境外)办学。
加快新设高校规划和设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着力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支持阳江、揭阳、汕尾等地级市本科高校校区建设,实现全省地级市本科高校全覆盖。打造一批支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专业或专业群,重点支持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韶关学院等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深化“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着力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专业或专业群。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5所 | 更多所高校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华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力争更多高校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 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全国高等教育高地。 |
特色学科高校 | —— | 汕头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韶关学院 |
2021年3月2日,甘肃省政府官网刊发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通知》第四十五章“推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对甘肃省“双一流”建设指明方向: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兰州大学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省内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优化高校类型布局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加强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培养,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第八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则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继广州学院、成都学院之后,筹建的又一所高校。
早在2018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院属各单位就筹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到榆中实地考察,并就选址、办学等相关事宜同兰州市、榆中县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所 | 省内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兰州大学 | 支持兰州大学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省内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 重点建设60个左右一流学科,5所院校进入国际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行列。 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建设80个左右国家级和200个省级一流专业。 |
高校筹建 | —— | 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建设。 |
陕西
支持西北大学等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
3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印发《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对“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明确目标:推动3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争先进位;支持西北大学等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左右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成5所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6所一流民办高校,扶持5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
《纲要》第五十二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针对高等教育做出全面规划:
加强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推动陕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式、特色化和创新发展。支持高校内引外联,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省部共建机制,统筹推进全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支持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继续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推动存量结构优化,积极培育和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点。同时,优化学科设置,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努力在生命科学、空间技术、新型光源、未来能源等领域,突破形成一批“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8所 | ——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A类: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一流大学B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 推动3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争先进位;支持西北大学等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左右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统筹推进全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支持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 |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所 | ——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青海大学 | 完善一流学科培育机制,重点建设一批国内和省内一流学科、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 提升生态学等若干一流学科水平,建成4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 |
高校筹建 | —— | 建成西宁大学; 推动建设青海师范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
云南
支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
2月8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加快推进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积极推动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纲要》指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本科高校高水平实验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培养理工农医师类专业紧缺人才。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在“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面,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快云南省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导大学加强主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学科团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增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所 | 2所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B类: 云南大学 | 加快推进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积极推动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
河南
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2所 | ——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大学B类: 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 | 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
江西
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
项目 | 现状 | 十四五规划 |
双一流大学数量 | 1所 | 更多所高校 |
双一流大学 |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南昌大学 | 持续推进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支持更多特色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
版权声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