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向前看,未来的机会有哪些?
上一篇文章聊了回头看五年的机会,今天聊聊向前看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机会在哪里?主要还是从政策层面来畅想一下,在一线市场上都存在一个共识,政策能看到明年就不错了,能看到三年的就是高手,能看到五年的那都是“神”,要么是真神,要么真是神经病。
国采的机会
很多朋友会讲,国采的价格都打的那么低了,有什么机会?
国采对于单品的老大、老二确实不应该叫机会,但是,对于中、大型品种的后来者那就是机会,这一点从第五批国采中可以有一定的体现。
1、不要去抢热门品种,那种有几十家申报的大品种就不要玩了,玩也玩不过,拼成本也拼不过。
2、不要做没有市场份额的产品,那是头部企业干的事,格隆溴铵注射剂和布洛芬注射剂历历在目,都是预期的大产品,但是,价格打的实在是比较凶猛。
3、不要碰每批国采中大幅降价的原研企业的相关产品(比较绕),遇到这类外企价格没有保障。
做一些:
1、过评家数少的:产品总市场体量规模过亿的产品,目前来看还有不少,尤其是过评就1家的产品还有200多个,有机会。
2、上游还能有话语权的:玩上游原料没什么话语权,说涨价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不适合中小型企业,纯粹为原料药企业打工。
3、同类申报企业比较理性:和这类企业同台竞技,大家投标价格都比较理性,有一定的价格预期,直白点说就是中选了有钱赚。
以上几点,大家基本都很清楚,接下来说点深层次的东西,这个凭个人理解。
1、大企业--利好:请深度解读上海国采续标规则,上海规则具有广泛性的指导意义,大企业这里不仅可以玩自己,还可以玩“别人”的产品。
2、时间差:尤其是申报价数少的产品。
3、国采从高处着手,在市场上落地,着眼续标可以到2028年前后。
老药新做
尽管医保目录都被医药行业的人撸“秃噜皮”了,但是,原有的机会依然在,后续的机会也在起起伏伏。
大家要重点关注一件事情---------就是2021--2022年的辅助用药目录,各省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国家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这是制定辅助用药目录的负责主体)。
大家都看到了,2019版辅助用药目录出来以后,市场萎缩,原来的众多小弟一下子变成大哥,市场总是起起伏伏,这个下去了,下一个就上来。
国采中价格被钉死的同类产品,原料啊、急救、必用等等。
老药新做从来不会有尽头,从国内到国外都存在这种现象。在能意识到的范围内寻找一些机会。
如果不知道有哪些机会,就看看前段时间发的142个价格异常产品和短缺药,有空了再看看急救妇儿目录。
研发注册
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很多《意见》、《征求意见稿》等等,把这些文件一个一个的好好学习一下,然后把这些文件串起来。
结合国采、国谈、基药、一致性评价、医保支付标准等做一个方案。
这一条说的,功力不到的很难意识到在说什么,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也许到3--5年之后就会看出来,这里说的不是技术和产品,而是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
搞二类、搞创新,然后看到政策的“盲点”与死角,一方面是实力主义,一方面是机会主义,厉害的就是实力+“机会”。
国谈
这个就毫无疑问,仿制药的价格全方位的撤退,新产品必然迎来机会点,除去产品本身的作用和特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动态的医保目录“凡进必谈”。
比较比例还是不低的,这就需要这个对这个产品、同类产品的价格体系,国谈的全程有所了解和掌握。
对于小企业来说,这基本上很难算一个机会,但是,对于大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政策。
国谈+双通道+医保支付标准的联动,想象都挺有意思的。请看下面的数据;
(信息来源:药融云 魔方 IMS 米内等 风云药谈整理)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不需要再用过多的语言。
希望大家能看懂下面这段话:基药--医保,创新--医保。
新版基药
新版基药从消息面是走走停停,又赶上了“疫情”,但是,这个靴子总会落地的。
如果,最终化药、生物、中成、儿童分了目录,那么,国际版基药、儿童基药就有重大的机会存在。
不管是“1+X”还是9.8.6,对于未来纳入基药对产品在市场上拼杀有利,这一点相信大家是有共识的,所以,基药这次机会不要错过。
如果,本次基药数量比较可观,很多工作基本上都已经提前做了,专家啊、协会啊等等。
这里就不聊渠道了,零售、基层、线上这个看本事的,同样的产品有的企业、有的人就销售的好,有的人就是搞不起来。
很多朋友会说,说了半天一个产品也没推荐,一方面咱们不能砸别人饭碗,还有一句话就是:“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机会这种事呢,就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对有些人是利好对一部分人就是利空,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创造机会,而不是回头看错过了机会,尽管大部分时候都是回头看错过了机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