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垂体腺瘤为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5%, 可分为发生率可达到22人/10万人次。
按肿瘤起源、免疫表型、转录因子等分为GH细胞腺瘤、PRL细胞腺瘤、TSH细胞腺瘤、ACTH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及多激素呵双激素细胞腺瘤等,根据直径大小分为微腺瘤(<1cm)、大腺瘤(1~4cm)、巨大腺瘤(>4cm)。
虽然垂体腺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临床无功能性,但其中半数为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由于腺垂体激素的高分泌状态以及大腺瘤对周围正常腺垂体功能的影响,可导致垂体-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 皮质轴和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等多个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或低减,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脂代谢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等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垂体大腺瘤会造成视交叉受压迫,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的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极易被误诊为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等眼病,从而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治疗,而且症状不改善。以最常见的泌乳素瘤为例,过量的泌乳素分泌可造成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闭经,育龄期女性无法怀孕,以及非哺乳期的异常乳汁分泌等;男性患者常出现性欲减退及性功能障碍。患者多因这些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
另外,生长激素垂体腺瘤往往造成患者肢端肥大症,临床表现为容貌改变,比如前额斜长、下颌突出、唇厚舌大、皮脂分泌增多、全身骨骼肥大,手足增大、新发糖尿病、打鼾,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性欲减退、月经紊乱、视力、视野改变等。库欣病也一样,由于垂体过量分泌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患者的肾上腺,继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
关于治疗:
垂体瘤多数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生长特性,通过手术和(或)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泌乳素瘤可选择药物治疗,泌乳素瘤通常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治疗的反应良好,部分病人可通过药物治疗长期控制肿瘤;但男性泌乳素瘤属于难治性垂体瘤,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部分患者因肿瘤生长控制不佳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中的外科医生
此外,直径小于25px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即垂体微腺瘤)可先不急于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定期MRI检查随访观察肿瘤是否呈进行性增大生长,再决定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其他的功能性腺瘤是需要积极手术治疗的,这类垂体腺瘤往往造成患者肢端肥大症、库欣病等。
经手术切除后,大多数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可恢复正常,症状得到缓解。其次,侵袭性生长的垂体腺瘤由于难以手术彻底切除、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导致病情迁延也成为临床诊疗中的挑战。
垂体瘤手术包括经颅及经鼻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漆松涛主任带领下,神经内镜手术量已达400余例/年,其中高难度复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颅底肿瘤手术的比例超过25%,部分垂体瘤手术有望达到“日间手术”标准。
对垂体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上发表了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文章,结合伽马刀治疗、激素替代等治疗,致力攻坚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机制及综合治疗。
本文由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出品
责任编辑:黑凤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