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到临床,胆红素相关指标详细解读~

2021
08/13

+
分享
评论
检验之声
A-
A+

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梗阻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


胆红素代谢过程:

       

a.体内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分解,此时的胆红素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b.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形成结合胆红素。
c.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强,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也可以从肝细胞排入胆汁。
d.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被还原为胆素原。
e.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这部分胆素原称为粪胆素原)排出体外,在细菌及空气作用下,粪胆素原被氧化成为棕黄色的粪胆素。少量胆素原由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尿胆素,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来源。

       

示意图

 

二、胆红素相关临床指标的意义

 

三、根据实验室检查鉴别黄疸

溶血性黄疸: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泌能力。另外,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得结合胆红素也有升高,结合胆红素从胆道排至肠道也增加,导致尿胆原增加,粪胆原随之增加,粪色变深,肠道内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也增加,由于缺氧及毒素的作用,肝脏处理增多的尿胆原的能力降低,导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且从肾脏中排出,所以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尿胆红素。

肝细胞型黄疸:


肝细胞严重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部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另一部分由于肿胀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胆管及胆小管,或因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循环中,因此血中结合胆红素也有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严重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部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另一部分由于肿胀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胆管及胆小管,或因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循环中,因此血中结合胆红素也有增加。

梗阻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导致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大量入血,因肠肝循环被阻断,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缺如。

 

不同类型黄疸胆红素相关指标的变化


重点!

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梗阻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而肝细胞型黄疸和梗阻性黄疸较为相似,仍需借助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予以明确诊断,将3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罗列如下:

 


文章来源:检验星空,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审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毛细胆管,胆红素,肝细胞,指标,黄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