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疫苗”让医疗和预防分离精准触达受众群。
近期,国内多个省份接连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德尔塔变异株便是本轮疫情的“罪魁祸首”。目前德尔塔变异株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成为大流行的主要病毒株,也对疫苗的研发构成了压力。如何在无界竞争中找到属于你的“径”?
全球及中国疫苗市场扩容可能性
全球疫苗行业基本是非常稳定的,2013-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8年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与我国密切相关。几个比较创新的疫苗,像是辉瑞的PCV、默沙东的HPV疫苗、GSK的带状疱疹疫苗等,推动了全球疫苗市场的增值。从地区来看,北美占全球市场销售额的一半,亚太地区虽然只有14%左右,但数量巨大,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在过去五年内疫苗可及性大大提升。
想要让年增长率达到6%-8%,重点在哪里? 需求是首要推动要素。回顾此次新冠疫苗的研发,短短七八个月的时间就有48家投入,且有9家已经进入三期,这是前所未有的状况。其次就是技术。在90年代技术得到了提升,引起了疫苗的变革,下一个突破可能在未来的3-4年内新品种上市,当然新冠疫苗也是其中一大类。 关于机会,黄雁玲认为,“人口是持续增长的,加上老龄化问题,而疫苗又是为他们服务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当然也有一些阻力,不同于药品,疫苗研发的投资巨大,长期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临床和生产周期也耗费很多。生物药品有不确定性,且政府的干预对于疫苗的研发来说也是有利有弊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从产量来说,2019年共批签发5亿支瓶,远超美国、印度、巴西等疫苗生产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免疫计划,在2019年12月国家颁布了新的疫苗法,将一类疫苗称为“国家免疫计划的疫苗”(免费),而二类则是“国家非免疫计划的疫苗”(自费),二者同样重要。一款疫苗要想进入国家免疫计划,首先国家财政要能支付,其次必须要有3-4年的上市经验,还要有足够的供应量。近年一二类疫苗的销量逐渐五五开。 虽然中国是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平均到个人的疫苗消费额还是相对低的,黄雁玲认为这条路还是很远,但对疫苗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对比全球疫苗市场,我国疫苗产业呈持续上升趋势,以二类高价疫苗为导向。从2010年开始,许多跨国公司将自己最好的产品逐步引进中国,在2018年达到了336亿的规模,现在我们期待在2030年能翻3倍,达到1161亿元的市场,是非常可观的。
自费疫苗在中国上市的思考
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群、群体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这和药品区别很大。如果不是此次疫情,有多少人会关心疫苗何时到来?没有需求,也没有即时反馈,但药品有。其次,疫苗的不良反应容忍度低,也许在接种完后,例如出现头疼发热的情况;但使用药品后即使出现副作用,患者也会因为其能治病而容忍。
关于国内外疫苗市场体系的差异,国外四大疫苗企业占90%的市场份额,竞争不太激烈,“四足鼎立”的形势下专注产品创新,这与中国市场不同。 “在2019年中国注册的疫苗公司就有61家,但有30多家只有单一产品,如此碎片化的模式如何进行创新投资?”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已有一些民企输出了好产品,例如此次新冠,中国企业已有3家进入三期了。其次,从流通渠道来看,在国外看病时就可以打到疫苗,而在国内必须在CDC接种门诊才可以,这种医疗预防的脱节在于信息不对称。 此外,在国内对于接种疫苗大部分人仍然处于茫然状态,这关系到在国内上市自费疫苗的难度,其中消费者就起了主导作用。 谈及痛点,黄雁玲总结认为:首先反映在消费者的知晓度上,对于疫苗的需求、意义和价值是不太认识的。其次是消费者体验,这两点在国内市场来说是较差的。
新疫苗上市需要数据化的推动,借助互联网+的大趋势,它能帮助我们把碎片化的东西拼凑起来。当我没有时间去医院看医生,我可以在线上预约、和医生一对一沟通、付款;专家可以在平台上科普,这些都可以提高消费者体验度。整个生态圈的闭环都需要互联网+来建立。
总之,互联网+疫苗需要有机结合,这对新疫苗在中国上市将有很大的助力。“因为医疗和预防分离造成了信息的极不对称,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才能帮助我们去精准地触达受众群,让他们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疫苗的价值,让疫苗更好地服务大家。”
来源:思齐俱乐部
排版:Janessa
责编:Ada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