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脑梗与颈动脉堵塞有关,专家:颈动脉最易堵提前干预别放松
我们的血管就像自来水管一样,年龄越大,血管内沉积的垃圾也就越多。这些垃圾会积累而成斑块,不及时清理,斑块会越来越大,血管一天比一天窄,最终把血管堵死了!
其中,我们身上却有一处血管最容易堵,用手触摸脖子,明显感觉脖子前方有血管跳动的感觉,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这就是颈动脉。
堵了之后最危险,很多人因此失明了、不能说话了、半身不遂了、甚至瘫痪了才发现!
为什么颈动脉最容易堵?
要想知道为什么颈动脉最容易堵?首先你得知道颈动脉是哪里!
在我们的脖子前方,气管两侧,各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动脉血管,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这就是颈动脉。如果你用手在下颌角往下触探,就能摸到这两根动脉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
颈动脉一旦被堵,大脑就会严重缺血,8分钟大脑就会被损伤,出现失明、失语、半身不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脑中风”!如果时间再长一些,甚至会出现脑死亡。
颈动脉最易堵的3个原因
1、独特的Y字型结构:靠近头颈部会有一个“Y型”的分叉,这里很容易出现颈动脉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
2、颈动脉比较狭窄:相较于其他主动脉,颈动脉较窄,血液有杂质、斑块时更容易堵。
3、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颈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
体内的脂质日积月累的沉积在血管壁上,而产生的一种脂质斑块。
就好比是水管里出现的水垢一样。
脂质沉积有2个特点:
一是喜欢沉积在血管伤口处,这些伤口容易挂住脂质大分子,从而导致脂质沉积,就好比是坑洼的路面容易积水一样。
二是血液中的脂质越多,沉积的速度就越快。
这个好理解,捣蛋分子多了,家被破坏的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统计资料显示,约2/3的脑梗塞与颈动脉有关。颈动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连通大脑,一旦被堵后果不堪设想!
一旦确诊,必须早期积极干预
目前,作为筛查脑血管病的简单便捷手段之一,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县乡基层医院,常常被安排在体检中。当彩超报告提示有颈动脉斑块时,患者就必须重视起来,及时寻医问药,并学会干预和管控。
首先要定期检测。斑块的一些高危特征可以帮助预测病人同侧脑卒中的风险,能及时发现斑块是否处于“正在进行时”,并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中年以上男性,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及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特殊人群,每年最好查一次颈动脉超声,必要时配合头CT检查,以确定有无狭窄及斑块。
二是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毫米汞柱,倘若可以耐受,宜尽可能控制在小于130/80毫米汞柱;糖尿病病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对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适量补充叶酸。
三是强化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现有研究表明,利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0毫摩尔/升以下,多数斑块将不再继续增长;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5毫摩尔/升,大多数富含脂质的动脉斑块将会逐渐缩小,让斑块变得更“硬”和更结实,并不易破溃。
四是抗血小板用药。当斑块破溃时,抗血小板药物就会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激活纤维蛋白,从根源上扼杀血栓的“萌芽”。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用阿司匹林有诱发斑块内出血的可能性,因此要严格把握阿司匹林的适应症,对于没有斑块破裂风险的人,不要随意口服阿司匹林。
五是手术干预。绝大部分颈动脉狭窄病例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且影响到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时,才需要进行评估,决定是否手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在及早诊治的同时,生活中也要学会有效地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首先在吃的方面,要改善饮食结构,宜采取低盐低脂食品,少吃含饱和脂肪的红肉,严格限制食物中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对血糖异常的人。可适量进食一些可能对养血管、防斑块有益的东西,诸如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鱼类、绿茶、荞麦、玉米、海带、香油等。还要坚持适量且有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
对瘾君子而言,必须戒除吸烟酗酒的坏习惯,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因为吸烟、饮酒不仅能引起动脉损伤,还可诱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快颈动脉血管斑块“沉积”的速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