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误区大家知多少?我们一起来涨知识吧!
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让女性保持身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游泳,会给孩子报各种游泳班,或者让孩子在闲暇的时间陪自己出去游玩的时候游泳。
夏天到了,游泳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伴随游泳而生的溺水也越来越多。
误区一: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道德经》中有句话“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意识是说善于游泳的人往往会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是从马背上掉下来。
暑假到了,经常有报道儿童或青少年溺亡事件,即使会游泳,作为家长都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不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误区二: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误区三:溺水时都会大声呼喊?
误区四: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
误区五:“倒挂控水法”靠谱吗?
怎样才是正确的溺水救援?
自救:溺水发生前1-2分钟,是“自救”的黄金期。
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挣扎,不要张嘴。
自救正确动作是:先屏住呼吸,使身体浮起。四肢放松,尽可能把头向后仰,露出面部,保持仰泳姿态“躺”在水面。待身体逐渐稳定后,再开始调整呼吸,作出下一步应对——尝试呼救,或等体力恢复后游回岸边。
如果需要长时间等救援,而且水面风大浪大,那么可以采用另一种姿势——“水母漂”。吸气后,四肢自然下垂,身体俯漂在水面。需要换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划水,顺势抬头呼吸,然后闭气低头,恢复姿势。这个姿势可以帮人最大程度保留体力,保证呼吸。
救人:要量力而为,救助要专业。如果用了错误方法,溺水者可能会受到更大伤害。
下水救人,先脱衣服。一定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身体,让头露出水面,采用仰泳或侧游上岸。
如果没受过相关培训,不敢救人,那么应该这么做:
1、寻找救生员或报警;
2、在岸上用杆子伸向溺水者,或向水面抛出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等。
溺水者上岸后,需要马上进行处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心肺复苏(CPR)——同时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防止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溺水者死亡的唯一有效方法。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可增加复苏成功率。
教育孩子牢记“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