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有半数家属还不知情

2021
08/10

+
分享
评论
颅脑神经医学
A-
A+

临床发现,精神疾病的症状与大脑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变化有关,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临床发现,精神疾病的症状与大脑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变化有关,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这些化学物质调节很多方面的行为,包括情绪、情感、睡眠、清醒和进食的控制。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帮助这些化学物质恢复平衡,借此减少或消除精神病的症状。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6星期内会开始好转,不过想要达到最佳药效,则可能需时数月甚至数年。但和所有药物一样,有些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副作用,以下将围绕“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如何处理药物副作用”以及“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后的应对措施”等患者及家属关注的内容进行阐述。

锥体外系副作用

产生这个副作用的原因是抗精神病药物阻断了大脑的黑质纹状体神经通路的DA(多巴胺)受体,抗精神病药物阻断中脑边缘DA神经通路,治疗幻觉妄想,阻断中脑皮层DA神经通路治疗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对于大脑的DA神经通路的阻断往往是不选择的,所以既能治疗疾病,又产生了药物副作用。

1、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在服用或者肌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类似帕金森症的症状表现,或称药源性帕金森症。主要表现有:运动困难、肌张力增加、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前冲样小步的步态,吞咽困难等。患者可选择口服苯海索,异丙嗪,一般认为没有锥体外系副作用就不用服药,不建议预防用药。

2、急性肌张力障碍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不久,出现全身肌肉的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扭转痉挛、角弓反张、动眼危象和斜颈等,可选择肌注东莨菪碱,便能立即好转。

3、静坐不能

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的情况,有时觉得似乎有蚂蚁在身体里爬那样难受,可选择口服普萘洛尔或者阿替洛尔、苯海索,都有比较好的效果,如果焦虑比较严重的话可口服罗拉。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见于长期服药的患者中,临床主要特点为不自主、有节律的重复刻板式运动。最早期的表现是舌震颤或流口水,老年人以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肢体受累常见于年轻患者。最常见者为口-舌-颊三联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重点在于早发现早处理以及预防,可选择药物有异丙嗪,维生素E,安定等。

肥胖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肥胖非常多见,一般认为和多种因素有关系:

1、药物的镇静作用让患者活动少了,睡得多了,自然就胖了;

2、药物刺激饮食中枢,增加食欲;

3、药物影响脂类代谢;

4、影响内分泌。

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称之为代谢综合征,最容易造成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有氯氮平、奥氮平。相对的,以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和五氟利多较少出现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而服用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有减肥的作用,对于减少这种副反应,有一定好处。

内分泌影响

主要是造成患者中枢泌乳素增加,即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下降、肥胖等,最容易导致泌乳素高的药物有舒必利、利培酮,患者可调整治疗方案。

嗜睡

药物以氯氮平最重,其次是氯丙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而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的副作用表现较轻。嗜睡副反应,一般在连续服用几天后会逐步适应,嗜睡副反应往往因人而异。

心血管副作用

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往往会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猝死。从目前资料看来,甲硫哒嗪、齐拉西酮以及氯氮平的这种不良反应最重,氯氮平容易造成心电图T波异常提示影响心肌供血。患者可定期复查心电图,服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

肝功异常

抗精神病药偶尔会引发药源性肝功能变化,患者有必要定期检查。

便秘

药物会导致肠蠕动减慢,造成便秘,患者自行选择通便手段,必要时加用通便药物。

药源性抑郁

有些药物会造成抑郁状态,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用抗抑郁药物。

药源性强迫

以氯氮平为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诱发强迫的问题较为严重,必要时需调药,加用抗强迫药物。

血液系统的影响

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降低白细胞,主要见于氯氮平。大概千分之一的病例会出现这种可能,往往出现在半到一年之内,所以在初次应用时,必须按期检查。

服药治疗精神病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是世界公认的治疗手段,也是患者从确诊开始最早接受的治疗方式,但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在当今功能神经外科精准医疗的到来,似乎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因药物出现的弊端。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手术提高药物敏感度,减少服药量,从而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精神症状是由脑内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控制的,与神经核团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有密切关系。手术是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大脑内导致精神错乱症状的神经核团,其定位误差仅0.1毫米,然后进行靶向射频电流调控。治疗原理是阻止了脑内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异常兴奋和传导;也抑制了某些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重新调整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在坚持服药、定期随访、结合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神经递质,药物,症状,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