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David手术在患者心血管源性死亡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和心衰再次入院率等方面有更加优越的趋势。
作者:钟萱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的灾难性疾病,起病死亡率高达50%,急性期内每过一小时死亡率即增加1%,若不经有效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可达90%。
目前,通过外科手术置换病变的主动脉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而对于理想术式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心血管外科同道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大血管亚专科团队多年来不畏艰辛,一直深耕于此,如今已取得丰硕成果。
图源:复旦中山医院(下同)
2021年6月,国际心胸外科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JTCVS)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团队关于David手术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研究成果,王春生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心外科李军副主任医师、孙逸平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纳入了自2011年大血管手术团队首次开创性地将难度极高的David手术应用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以来,十年间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于我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148例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同期接受了全主动脉弓置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
多年科学实践的经验证实了该术式与传统的主动脉全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手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而由于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年龄普遍较为年轻,这一创新技术对广大患者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抢救生命的同时,通过保留患者自体主动脉瓣,避免了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因此在保证中远期疗效的情况下,也能使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同样术式对急性A性夹层进行一期根治性治疗的所有研究中,本研究在样本量及随访时间上独占鳌头。
(图示:主动脉根部再植)
本研究入组患者按所实施的根部术式分为Bentall组(93例)和David组(55例),通过科学的统计手段对患者的住院信息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究两组间在围术期、术后近期疗效和中远期随访结果上的差异。另外,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通过倾向性匹配分别从两组中各选取了36名基础情况两两相近的患者,以进行更精确的分析。
由于在实践中不断改良心肌保护手段并优化手术流程,虽然David手术操作更加复杂,但该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并不比Bentall组更长(两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均为205分钟)。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指标,可发现术后生存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主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即David手术的安全性与Bentall手术相比并不逊色。此外,由于David手术本身的设计,人工血管通过上百针细密的缝合紧密包裹住自体主动脉根部,降低了吻合口渗漏的风险,更有利于外科止血,从而降低了患者围术期输血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而在中远期随访中,研究者发现David手术在患者心血管源性死亡率、瓣膜相关并发症和心衰再次入院率等方面有更加优越的趋势。
David手术的创始人Tirone David教授曾应王春生教授邀请多次与我院心外科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基于对我们团队的了解,本次他欣然为JTCVS撰写评论,对本研究成果做出了高度评价。根据本篇文章的内容,并从其自身经验出发,他肯定了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意义,并对大血管团队的工作不吝赞美之词。他最后强调,在挽救生命的大原则下,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做出有利于患者的决策。
任何即使是微小的改进,只要能够使患者从中获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