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质控和申诉体系建立是关键。
DRG支付改革已经进入关键年,各地医院都在加强对于医保的运营管理,作为改革中的核心部门,医保部门承担着医保管理的实施以及申诉管理的重任,不但要对政策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要去建立院内院外闭环的医保结算体系,才能有效的帮助医院更好地落实DRG,帮助医院在分析中学习和提升。
常见难题有哪些?
1.如何减少申诉工作量,提高申诉效率是难题
为了提升申诉效率,医保部门会在数据上传前针对病例做最后一轮质控工作,但是由于医保部门缺少临床、编码经验,很难识别分组异常、费用异常、支付异常病例,质控工作就很难落实下去。
2.人手不足,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强度大
DRG分组完成后,医保中心会向医院反馈入组结果,而医保部门拿到结算单后要根据各个临床进行问题病例的拆分筛查,再一一回传给临床部门,对于医保部门来说,往往拆分、筛选、审核工作就要耗费一周甚至两周的时间,而医保局往往对于医保申诉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也导致工作强度较大。
3.申诉过程复杂,并且时常缺少申诉成功的关键依据
在医保结算申诉过程中,医保部门、病案室要协同临床科室,针对问题病例进行调整,而且医保申诉往往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回传,但是由于院内缺少系统化的协同机制,导致申诉流程过长,医保部门的申诉工作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质控和申诉体系是关键
1.管理前置化,做好提交前的最后一环质控
医保结算清单大部分指标取自病案首页数据,而在DRG运行初期,由于临床科室对政策了解不足,或编码员对临床不够了解,经常出现主诊断选择或主诊断主手术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结算前病案首页数据质控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各地DRG支付政策,各地医保中心均会要求医院要在指定日期前上传医保结算清单(某些省份上传病案首页数据)。在DRG付费磨合初期,时有高低倍率病例、QY病组病例的特殊情况发生,因此医保部门和病案部门需要预留时间处理这些异常情况,去制定合理的DRG管理计划。
朝着“零反馈”方向努力,医保部门应该建立病案首页数据上传前的最后一轮质控审核机制。例如上传前应该针对高倍率病例、低倍率病例、住院超60天病例等进行提前核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前的准确性,减轻数据上传后的申诉反馈工作。
2.建立院内闭环的申诉反馈机制是关键
医院上传数据后,医保中心会向医院反馈入组和结算结果。对于与实际医疗情况不符的病例,医保部门要联合病案部门共同分析,指导临床科室对医保结算清单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中,需要手工拆分、逐个科室下发、申诉沟通、收集统计,最后将申诉内容整理为统一的格式传回各地医保中心,流程不仅繁杂,同时没有办法很好追踪和判断是否会二次入错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