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2021-08-09 11:48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

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活动主题


降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问题真因


(1)PPV操作流程不规范。

(2)减压措施单一。

(3)俯卧时体位变换频次少。

(4)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不完善。


对策拟定与实施


对策群组一:构建俯卧位通气链式管理模式

基于链式管理理论,建立组织链和环节链,将俯卧位通气全过程的压力性损伤管理形成链条式、环环相扣、连续性的管理模式。

(1)组织链。①组建链式管理团队,包括组长、副组长、核心成员(质控员、培训员、联络员),督导并反馈压力性损伤防控工作;②制定俯卧位通气定位操作流程、操作清单,创新性应用蛋卷式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组织标准化演练并拍摄教学视频,开展系统化培训;③建立护士长、链式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和质控护士的三级质控模式,对压力性损伤进行实时质控、管理与上报;④建立俯卧位通气安全日历,完善监管激励机制;⑤在重症信息系统嵌入俯卧位操作记录单和治疗记录单,实时监控与记录。

(2)环节链。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纵向管理。①俯卧位通气前,利用信息系统的可视化评估图示,筛选俯卧位通气高风险部位,为减压策略实施提供指引;②俯卧位通气时,利用信息系统动态观察患者皮肤状态,根据风险等级落实观察措施。中度危险者每2h观察1次,高度/极度危险者每1h观察1次,特殊情况不定时观察;③俯卧位通气结束后,信息系统于结束后2h、4h、6h、12h、24h进行实时提醒,护士及时进行对应时间点的皮肤状态追踪评价。


对策群组二:实施集束化防控策略

基于循证,获取俯卧位通气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依据,制定“ASTAR”集束化管理策略,助力压力性损伤实践变革。

(1)操作前评估。①制作压力性损伤易发部位图示,嵌入信息系统,进行可视化评估;②将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嵌入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前快速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俯卧位时动态观察和俯卧位通气后持续追踪提供指引。

(2)局部皮肤针对性减压。①针对压力性损伤易发部位,个性化局部减压。如,针对肘部采用“包裹式”减压,针对乳头处巧用贴膜减轻摩擦力,针对会阴部采用棉垫圈减压,针对髂棘采用水枕减压等;②针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导管,采用多元化减压策略。如,针对气管插管采用3m胶布“工字形”减压,针对血滤置管采用泡沫敷料异形减压,针对引流管采用棉垫包裹减压,针对动脉穿刺针采用薄形泡沫敷料减压等;③将多元化减压材料制作成减压包,方便操作;④选用丝质翻身单将患者包裹为“蛋卷状”,并将导管管路、附属装置等包裹入内形成整体,然后进行抬举、翻转等操作,以避免翻转过程中对导管的牵拉。

(3)体位翻转。①制作体位翻转指引动画,形成“一卷二抬三翻四俯”翻转步骤口诀,指导团队协作;②根据不同部位减压需求,选用多种形状体位垫,垫于身下1/3后将患者翻转,规范翻转方法。(4)评价。利用查检清单,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实时反馈。(5)变换俯卧位角度。根据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情况,采用0°、30°及45°三种角度的俯卧位交替,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效果确认


活动后,圈员共查检ICU俯卧位通气患者40例,其中发生压力性损伤9例,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57.14%下降至22.50%,进步率为60.62%。与此同时,活动后,圈员在循证理念、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较活动前有一定进步。




作者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蔡甜甜等  
文章见本刊2021年第9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俯卧位,ICU,通气,损伤,护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