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37位港籍医生直接获评正高级职称,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才执业又增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工作再传重磅利好消息!
2021年8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等37位港籍知名医生获得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成为首批获得“正高”职称的港籍医生。
这是深圳市首次为在深圳工作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也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的限制,创造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环境,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探索。此举进一步拓宽了深港人才交流合作,加大了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开放力度,充分彰显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本文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深港人才互认
打破“双城壁垒”
香港与深圳毗邻,两地在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领域却是不同的评价体系。
在内地,医生按照职称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等,患者就诊时通过看出诊医生的职称,心中大致可以判断出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等。
同时,在内地的高难度手术资质,科研、教学项目资质等,也与职称紧密相连,过往有些高难度手术,港籍医生由于缺乏相应高级职称却无资格进行。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如何获得职称也是港澳医疗专业人才到内地执业后所面临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
手捧正高级职称证书的四位首批获得“正高”职称的港籍医生代表:卢宠茂教授(右二)、李咏梅教授(左二)、白明珠教授(右一)、樊敬文顾问医生(左一)
深圳如何与港澳通行的人才评价机制、标准相衔接,减少重复评价,职称如何进行直接认定,没有可以复制的经验。
针对这一现状,在国家人社部和广东省人社厅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人社局联合市卫健委先行先试,在充分调研港大深圳医院香港医生的学历、资历、业绩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认定标准条件,出台了《关于开展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
对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已注册香港特别行政区专科医师且从事临床诊疗工作满5年,且在港大深圳医院工作满3年的顾问医生,专门组成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对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为正高级职称。
▌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双城壁垒”。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兴奋地说:“现在这个壁垒打通了,我们由衷感谢国家、省、市政府的关心,希望未来能更好服务大湾区的患者。此项革新性举措对深港两地未来的科研、教学、医疗等领域交流,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的医生评价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医师管理制度,具有规培严格、评聘清晰、注重实践等特点,对于深圳职称制度改革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本次对境外医学专业人才职称互评互认的先行先试,创新多多:
一是探索顶层打通,打破职称的逐级晋升规则,直接满足境外高端医学人才的高级职称需求;
二是采取直接认定,为境外医生定制“绿色通道”,科学设置条件式、标准式评价方式,避免重复评价;
三是坚持评用合一,以用为本,本次认定的37名正高级职称医生均已聘任在港大深圳医院顾问医生岗位上,临床实践能力突出。
跨境医疗措施推进
港大深圳医院先行先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40条(以下简称“40条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成为国家交给深圳的“新重任”。
2021年4月8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将“40条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放宽国际新药准入和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两条,集中火力推进!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多项跨境医疗改革措施试点,先行先试!奋力书写以下篇章——
▲ 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互通
2015年10月6日起,香港特区政府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使用长者医疗券,允许符合资格的港籍长者在该院用港府提供的长者医疗券支付门诊费用,并于2019年将该试点计划恒常化。
2020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又在港大深圳医院推出“香港医管局在粤患者复诊特别支援计划”,资助疫情期间滞留广东的港人在该院复诊,由此,深港两地首次实现了病历联通。
截至2021年6月27日,港大深圳医院已为符合资格港籍人士安排约22800个诊症预约,约19100人次已接受治疗服务。
2021年1月,由广东省省药监局牵头组织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港澳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试点工作开展。2021年4月16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口首个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及首个医疗器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运抵港大深圳医院,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试点结束后,港大深圳医院将基本具备使用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的条件,同时为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全面实施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政策配套制度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
2021年4月16日,“港澳药械通”首个药品和医疗器械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交接仪式。
▲ 建立跨境医学人才培养
2019年7月2日,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与深圳市医师协会共同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以港大深圳医院作为首个专科医师培训平台,借鉴香港医专的模式和经验,并与内地实际相结合,建立与国际接轨、且获国内认可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力求以深圳速度,培养出一批达到国际化水平的专科医生,并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2019年7月2日,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 推广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
港大深圳医院是全国首家同时通过“三甲”评审以及澳大利亚ACHS认证的医院。2020年12月16日,深圳市卫健委已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注册成立独立非营利性第三方评审机构“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
目前,该中心已在国家卫健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的基础上,参考世卫、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国际标准,“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编制出《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接下来会将该标准提交给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申请认证,获得国际认可,再进一步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
//本文来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