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护患纠纷,究竟怪谁?
导 语
优质护理服务,说易行难...
我是患者家属,因为父亲连续四五天输液,一输液就起鼓包。每叫一次护士,护士都是一脸嫌弃,“怎么又鼓了?”
父亲六十来岁,输液多了,心里烦躁,输液不顺畅,主要是一插针头,没几分钟就鼓包肿胀。每一次叫护士来处理,都跟欠了很多钱的样子。
下午两点多,因为鼓包暂时停了半个小时。刚插上针,我爸说还是感觉那憋的有些疼。可那一包才输了一半,我就去找护士,看能不能晚上再输,多停段时间,因为今天的液体也不多了。好不容易协商一致,同意把这半包输完,剩下的晚上输。可刚过了半小时,一个护士又拿着一包葡萄糖进来了。我跟护士说,看能不能调到晚上。她说,“药都已经配好了!”匆匆出了病房,我赶紧站起身跟了出去。
刚到护士站我就听见她们讨论,我们家人怎么怎么样!我一下子就来火,吵了起来。幸好,有年纪稍大点的护士说,可以停。这才有一个人说,得找医生问问。我跑医生办公室去找主治医生,他同意停止输液,才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点评
患者年龄大了,又连续四五天禁食,全靠输液补足生理需要量和用药,输液时间长,用药也多,每天一输液就是七八个小时,患者难以承受,输液时间长了,血管条件也差了,加之患者不配合,于是就一再的输液针头滑出血管外——“鼓包”,一旦“鼓包”就要重扎,患者家属看在心里,也是心焦。
刚开始,患者家属还是理解护士的工作的,因为患者输液的血管一再的“鼓包”,一“鼓包”就要麻烦护士重扎,患者受罪不说,护士也不胜其烦。家属本来想心平气和的跟护士说这件事,可是后来听到值班护士不仅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还在护士站你一言他一语的议论患者和家属,心里就不痛快。正如患者家属所说:患者输液,跟护士发生争吵,不是你想,而是有些事让你压不住那股怒火!
护患纠纷,正如两个人吵架,一个巴掌也拍不响。
患者家属的吐槽
#本来想心平气和的说这件事,可是一听她们你一言他一语的议论,心里就是不痛快!
#病人输液,跟护士发生争吵,不是你想,而是有些事让你压不住那股怒火!
#我不是不能站在护士角度去看待问题,只是你一味地迁就她们,她们反而认为你矫情!我也不想无理取闹,可是看人老实就下菜碟儿,我也不会客气!
#医患关系并不是一定就紧张,主要是在于双方互相理解。我理解你的辛苦,可是你也要考虑我的亲人啊。谁都有亲人,当然谁都有兄弟姐妹,每个行业都不容易。
#有时候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别人说你自私;可太考虑别人感受,别人反而把你往死里捏。
原因分析
这起护患纠纷,有患者因素,更有护士身上存在的问题。起因是患者一再的“鼓包”,导火索是护士的失去耐心,以及背后的牢骚和议论让患者家属听到了。
患方因素
患者血管条件变差
每天输液四五天、禁食、每次输液都要维持七八个小时,患者又是老年患者,他的血管条件只会越来越差,越来越难扎。不仅不容易穿刺,还动辄“鼓包”,输液针头跑到了血管外,想要完成输液,就得重新选择血管、重新进行穿刺,一来二去的,值班护士都知道了患者血管难扎,不好“伺候”的事。
患者承受能力差
以上这些综合因素,导致患者的血管条件越来越差,患者年龄大了,承受能力也变差,加剧了完成输液与过长的输液过程之间的矛盾。
患者及家属的焦躁
每一次的“鼓包”,每一次的重新穿刺,每一次的看到护士的失去耐心,都是对患者,尤其是上述话题中的这个女性家属的一次恶性刺激,负面情绪不断积聚。
护士因素
缺乏耐心
刚开始,我们相信每一个护士都是对患者一视同仁的,但随着患者屡屡“鼓包”,一再的重扎,护士无奈加之其他工作的搅和,耐心一点点的流失。
护患沟通不畅
在患者家属的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到,护士匆匆、又匆匆,被动执行医嘱,只想着赶快把液体输完,完成治疗了事。有医嘱,我就执行医嘱,看不到患者的情况与家属的心情。“已经说好了晚上输,你们也不看看病人几天没吃饭,那胳膊上都鼓包了,还不能停吗?”这是家属的吐槽,类似的吐槽,还有一堆。我们没看到有一个护士耐心跟患者家属沟通、交流。这事可以跟患者家属沟通,就很容易找到是输液时间过长造成的隐患。
未做到换位思考
老年患者,难以坚持那么久的输液时间,输液用药又这么多,护士是见证人,换位思考,作为临床护士,应该有条件为患者想办法,但话题中的护士,显然未做到,也看不到患者输液时间过长导致的问题所在,体会不到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操作因素
患者一再“鼓包”,针头固定妥善吗?用留置针留置针了吗?为患者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吗?
解决对策
妥善固定
积极为患者想办法,比如更换静脉留置针,事先与患者家属沟通好,比如用小夹板或小纸盒固定患者输液的那只手,想办法让患者和家属为之所做出的的努力,患者家属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也不是恶人,相信她会看到护士所做的努力。
密切护患关系
在为患者做治疗的期间,停下脚步,与患者家属多沟通一会儿,把时间给患者多一些,多沟通,多想办法,相信没有打不开的结。
积极为患者想办法
患者出现这种一再“鼓包”的情况,护士要想办法,换位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如增进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妥善为患者固定针头等,都是缓和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注意护患沟通技巧
患者输液时间长,老年患者难以支持,护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让患者及家属看到护士所做的努力。
寻求借力
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输液时间长,患者难以招架,这一点,护士、家属,都是可以在一起沟通,与医生进行交流的。话题中,最后不也是患者家属吵架时,有高年资护士提醒去找医生,而解决了矛盾吗?当护士解决不了患者的难题时,不要忘了,你背后还有护士长、医生、科主任。
总之,这场护患纠纷本可避免,却由于护士工作不到位不细心,缺乏耐心、护患沟通不畅等种种因素,最终造成了患者家属的情绪爆发,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这个案例,业内人士,当以为戒!
作 者 / 纳洛酮 来 源 / 华医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