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等发表于J Clin Anesth的研究

2021
08/09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围术期过敏反应现状和发生率:一项全国横断面调研


452

论文拾粹

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黄宇光 教授等人于2021年6月发表于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上的文章“The nature and reported incidence of suspected perioperative allergic reaction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最新影响因子:9.452

 


围术期过敏反应现状和发生率:一项全国横断面调研

 
 

作者:车璐,李旭,张秀华,张越伦,易杰,阮侠,黄宇光*


 

背景及研究目的




围术期过敏反应(perioperative allergic reaction,POH)并不罕见,其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POH监测数据记录系统,但目前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本调研旨在通过横断面调研,探究POH发生现状,并分析麻醉医生在管理POH中的知识、技能和上报情况。

方 法




本研究方案经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Delphi法进行问卷设计,并邀请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相关的13名临床专家(麻醉科、变态反应科、药剂科、医务处、输血科)以及1名统计学专家对问卷进行改良。终版问卷包括20个条目。问卷发放对象为在中国大陆东部、中部、西部的共13个省市区,包括北京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8年中国大陆实际执业麻醉医师人数约为8万,本研究计划纳入约4000名在职麻醉医生参与问卷调研,占麻醉医师总数的5%。采用电子问卷手机线上作答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省市区设定1名协调员,负责招募本省市区的参与医院(医院构成要求和现有麻醉科分布相仿)。每个参与医院指定1名院级协调员,负责上报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组织和回收问卷。

主要结果




共回收全国455家医院的4953份有效问卷(表1)。根据院级协调员填报的医院基本信息,此455家参与医院共有在职麻醉医生8471名,经计算问卷回收率为59%。在4953名回收到有效问卷的麻醉科医师中,1784名(36.02%)是住院医师,1912名(38.6%)是主治医师,1257名(25.38%)是教授/副教授,3278名(66.18%)来自三级医院,1141名(23.04%)来自二级医院。


粗略估算POH发生率为0.2%。18.95%的麻醉医生表示过去1年未见POH或疑似POH病例;64.87%的麻醉医生表示遇见1~3例POH/疑似POH。14.7%的医师表示曾对自己管理的POH/疑似POH患者进行过变态反应专科医师会诊,85.26%的医师未进行相关会诊。未进行进一步调查的原因:73.75%的医师认为过敏反应较轻微,无需进一步明确;11.32%医师表示不知转诊途径或如何进行变态反应科POH会诊,6.49%的医师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忘记进一步跟进。


填写问卷的麻醉医生认为最有可能导致POH的药物是肌松药(NMBA),其次是抗生素和琥珀酰明胶(表1)。

表1 怀疑导致POH的药物分布


医院配套支持方面:


59.7%的医师表示其所在医院缺乏明确的符合自身医院情况的POH管理流程或转诊流程。


30.2%的医师表示在发生POH后,手术室中未见标准处理流程或其他形式的流程提示来协助管理。


82.16%的医师表示不知如何对POH病例进行进一步确诊和过敏原诊断。


关于POH管理的要点,麻醉医师认为最重要/急迫的排序依次为求助、缓解气道痉挛、使用激素、使用抗组胺药、变态反应科会诊、加快输液速度、联系ICU、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


近40%的医师对POH反应的分级缺乏相关认识。


93.38%的医师认为规范上报疑似POH很有必要。

 

评 论

协和论文拾粹

针对POH的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方面困难,如术中情况多变,影响因素复杂,明确是否为过敏反应以及确定过敏原需特殊的监测手段和方法等。现有数据多依赖于欧洲的大规模注册数据库。虽然中国2011年已发布了中文版POH管理指南,但依从性尚不理想,尤其在POH的规范诊断方面尚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本研究提示,大多数术中发生的疑似POH病例均未得到妥善上报或进一步确诊以及明确过敏原,此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均较常见。印度一项涉及242名麻醉医师的调查中,有38%的麻醉医师表示可以联系到过敏原检测机构或相关专家人员,但仅10%的麻醉医师对可疑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与医疗资源紧缺、人力不足以及医师认为过敏原检测可能不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明显影响的观念有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诊疗以及用药的改变,POH过敏原会随之发生改变,如在推广抗感染中心静脉置管后,由中心静脉导管的氯己定涂层引发的氯己定过敏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由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基因差异,欧洲国家的数据很可能不适用于我国国情。法国一项研究中,乳胶(Latex)被认为导致了约12.1%的POH,但乳胶过敏在我国却相对少见。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POH报告系统具有很大必要性。


本次调查揭示的另一个问题是部分麻醉医师缺乏POH的识别和管理知识,且POH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由于过敏而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中有超过1/3来自手术室。在手术室内早期POH患者识别,并进行正确处理对改善患者转归有很大帮助。目前认为,POH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肥大细胞疾病、多次手术史,药物过敏反应史或其他过敏反性疾病,如哮喘或湿疹还需进一步研究。在处理POH时,部分麻醉医生认为解除气管痉挛的优先度高于维持循环稳定(如快速补液)。此外,部分麻醉医师缺乏对更严重POH危险因素识别的知识,如正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除了个人知识方面,组织机构的相关支持亦需加强,如提供POH相关急救药品和抢救车、张贴急救流程示意图等。


总体而言,我国建立完善的POH病例与管理报告系统尚需在多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包括:(1)提高麻醉医师和其他参与围术期管理医师对POH的认识;(2)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在线上报系统,规范记录疑似/确诊POH病例;(3)在医疗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提供POH病例转诊和咨询途径。


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调研,信息偏倚难以避免,其结果解读或外推需谨慎。




第一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 麻醉科

车璐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医学博士学位。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网络平台通讯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兼职外事秘书。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

通信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 麻醉科

黄宇光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培训学院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常务理事,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爱尔兰麻醉医师学院荣誉院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围术期,过敏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