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养收需安身心了
2021-08-07 14:22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
01
先说立秋物候环境对人的影响
02
立秋节气对于养生有什么意义
03
立秋养生的古代习俗对现今保健的启示
2021立秋辛老师建议:
立秋后 天气在没 有稳定的时候,还 是要注意气候变化,不要急着就进入秋季,饮食睡眠、穿衣运动上不宜做大的调整,先“立”秋之意识,迎“秋”之变化,从容平淡,逐步过渡,要预防外感疫病侵袭,要养秋脏之肺,吸清吐浊,养阴润燥。 饮食上告别烧烤和小龙虾吧, 秋天燥气主令,人体常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即所谓“秋燥”。此时若大量进食肥甘厚味,可以生湿化热,尤其是煎炸烧烤之类的食品,不仅损伤脾胃,还会助“燥”为虐,加重秋燥。 “秋不食辛辣”, 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蕃茄、冬瓜、沙葛、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密瓜等。 秋季饮食除了食物多样,饮食均衡, 特别是常人的脾胃的功能会受到天气影响有所下降,如果还像夏天那样随意食用瓜果油腻,就会使脾阳受伤而不能运化水湿,出现胃肠道疾患,如下痢、便溏、顽谷 不化等。老年人脾胃功能较为衰退,尤其要忌食生冷瓜果, 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与安全, 秋季肠道疾病多有发生。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阴气,阳气,立秋,饮食,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