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近1.9亿人,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00万,目前疫情仍在蔓延。
研究背景
截止目前,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近1.9亿人,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00万,目前疫情仍在蔓延。已有研究证实合并有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患者感染率更高,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致命风险的概率也会增加;肿瘤患者因其免疫力低下,无疑对病毒更易感。因此,同时患有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最脆弱的群体,该研究旨在揭示新冠肿瘤患者的心血管表型以及预后。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1日至8月31日1,24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癌症和非癌症组(140例和1,104例患者)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以及实验室数据,重点分析了肿瘤患者包括Pro-BNP、D-Dimer、cTnI、CK-MB、MYO在内的心肌标志物;采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确定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
新冠患者人群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胃肠道癌(26%)、肺癌(21%)、乳腺癌和生殖癌(均为19%)。在癌症组中,有56%的人处于重型和危重型,而非癌症组重型和危重型仅占比10%,且癌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的更多。另外,肿瘤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尿素氮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p<0.01),而淋巴细胞计数偏低(p<0.001)。重要的是,在COVID-19肿瘤人群中,特别是在死亡患者中,包括Pro-BNP、cTnI、MYO、CK-MB以及D-二聚体在内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明显升高。其次,肿瘤组30天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肿瘤组(12.9% vs 4.0%, p<0.01)。并且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年龄、呼吸频率、中性粒细胞计数、AST、BUN、MYO、Pro-BNP、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发热是COVID-19癌症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COVID-19患者心肌标志物的2D云图
研究结论及意义
COVID-19肿瘤患者的30天死亡率更高且危重型更多;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发热等是COVID-19癌症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COVID-19癌症患者心肌严重受损、心功能下降导致心衰比例增加、凝血功能失衡诱发高危血栓风险。同时,那些合并有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Pro-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
此前尚无针对COVID-19肿瘤患者的心脏表现的大样本研究。此文通过分析大量患者的真实数据,首次确实地揭示了COVID-19肿瘤患者的心脏受累的临床和基础特征,为COVID-19的防治提出新的理念基础,也为新形势下肿瘤心脏病学的拓展提供确实的依据。上述研究成果于7月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生理协会(APS)的专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胡丹教授,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燕博士、中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胡振红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胡东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周泉医生。
COVID-19病例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