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见乙肝】长期核苷经治慢乙肝患者适时联合药物治疗获临床治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李小燕
指导专家:林炳亮教授
为更好地提高肝病相关救治水平,总结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经验,继“愈见乙肝2020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圆满举办后,今年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冠名的“愈见乙肝2021慢乙肝临床治愈病例赛”再次启航,各区域病例选拔赛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核苷经治慢乙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HBsAg清除率(相关链接)。临床治愈的患者的HBV cccDNA及pgRNA水平显著降低,部分会转阴(相关链接)。
本期将分享一例区域晋级赛选送的优秀病例——长期核苷经治慢乙肝患者适时联合PEG IFNα治疗获得临床治愈,且HBV cccDNA及pgRNA均检测不到。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徐XX
性别:女
年龄:44岁
主诉:发现HBsAg(+)20余年
病史:20余年前体检发现HBsAg阳性,无厌油、纳差、身目黄染等不适,未予规律诊治。食欲、睡眠尚可,二便基本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查体:生命征正常,无明显慢性肝病体征;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无异常;
家族史:其父亲2013年2月因HBV相关肝癌去世。
既往史、婚育史:无特殊
开始治疗时间:2013年3月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1.22 × 104 IU/mL;
血清学:HBsAg: 1733 IU/mL;
HBsAb: 0 mIU/mL;
HBeAg: 0.25 S/CO;
HBeAb: 4.24 S/CO;
生化学:ALT: 33 U/L;
彩超:慢性肝炎性肝损伤,注意早期肝硬化声像;
肝脏硬度值(LSM):7.9 kPa;
前期治疗
前期治疗过程:
2013年3月开始LDT单药治疗,1年余病毒学得到控制;LDT单药治疗6年余,患者HBsAg下降至637.2 IU/mL,是追求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后期治疗
后期治疗方案:
后期治疗过程:
以联合治疗开始为0周计算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HBsAg: 637.2 IU/mL; HBsAb: 0 mIU/mL;
18周,HBsAg下降大于0.5 log10 IU/mL,ALT升高
HBsAg: 177 IU/mL; HBsAb: 0 mIU/mL;
ALT: 68 U/L;
38周,HBsAg大幅下降,ALT复常
HBsAg: 3.87 IU/mL; HBsAb: 0 mIU/mL;
ALT: 30 U/L;
47周,HBsAg接近转阴
HBsAg: 0.31 IU/mL; HBsAb: 0 mIU/mL;
55周,HBsAg清除,出现咳嗽症状,予以对症治疗
HBsAg< 0.05 IU/mL; HBsAb: 0 mIU/mL;
59周,维持HBsAg清除,停用PEG IFNα,继续ETV单药治疗
HBsAg< 0.05 IU/mL; HBsAb: 0 mIU/mL;
63周,HBsAb转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
HBsAg< 0.05 IU/mL; HBsAb: 81.3 mIU/mL;
74周,HBsAb持续升高,HBV cccDNA检测不出、血清HBV pgRNA检测不出
HBsAg< 0.05 IU/mL; HBsAb: 370.5 mIU/mL;
肝穿刺活检: G1S2;
83周,HBsAb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达500 mIU/mL以上,停药随访
HBsAg< 0.05 IU/mL; HBsAb: 545 mIU/mL;
停药随访至87周,HBsAb一直处于高水平
指标变化
后期治疗过程中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
后期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变化
后期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总结与思考
该病例患者HBV DNA高水平、HBsAg高水平,经过LDT单药治疗6年多,病毒学得到控制,HBsAg降至低水平,是目前追求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开始启动ETV+PEG IFNα联合治疗,55周获得HBsAg清除,巩固治疗4周后停PEG IFNα,在后续的ETV单药巩固治疗中,HBsAb转阳且持续升高至500 mIU/mL以上,令人惊喜的是患者的HBV cccDNA和pgRNA也检测不到,复发风险应该极低。
总结几点:
1.核苷经治慢乙肝患者,如HBsAg水平较低,可联合PEG IFNα治疗,进一步追求临床治愈;
2.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不要恐慌,缜密分析,严密监测,及时处理;
3.在患者HBsAg转阴后,应掌握好停药时机,这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和验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