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推动数字医疗服务行业加速落地,万亿级市场释放在即
数字医疗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涵盖了医药电商平台、挂号问诊平台、健康管理平台、医疗知识平台以及医生助手平台,是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
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平台起源于2000年左右,早期涌入的先行者大部分在行业洗牌阶段被淘汰,留存下来的少数平台于爆发期背靠行业巨头平台成为行业主要参与者。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慢性病人口增加推动医疗健康需求增加,同时国民收入及政府在卫生方面支出增长、科技进步和政策利好推动数字医疗行业发展
2020年65岁以上口占比13.54%,相比2010年的1.18亿人,占比8.9%,高出4.5%;慢性病方面,中国慢病患者达3亿人,占总人口22%,人口老龄化和慢病人群的增长带动医疗需求增长。
2019年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占总支出7%,2020年约为7.2%,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增加。
智能移动终端、5G网络、家用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数字医疗行业相关领域的开发和使用。
同时,2019年9月发布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积极发展“互联网+药品流通”、加快医药电商发展等政策目标落地。
中国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严重倒置,数量最少的三级医院承受过半的就诊人次,大量基层医疗资源未被利用;同时看病时“三短一长”消耗患者时间,医院各环节信息不流通、效率低
数量仅有2,749家,占比8%的三级医院承担20.6亿人次就诊,占比全年就诊人次53.6%。而总计22,918家,占比63.8%的一级医院和未定级医院仅接诊4.4亿人次,导致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倒置,大量基层医疗资源被严重浪费。
传统看病难集中体现在著名的“三长一短”,即挂号、候诊、缴费“漫漫无期”,医生看病“闪进闪退”,看病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等待上。
经“互联网+医院”的普及,在线挂号得以实现,看病流程内医院信息互通有无,降低各环节信息流通浪费的时间,节约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
疫情正改变着居民就医习惯,推动用户规模高速增长,促进在线挂号问诊、健康管理平台及医药电商平台得到有力发展
互联网医疗赋能疫情防控,疫情相关知识传播,分担线下医疗负担,提升医疗效率,促进远程问诊、复诊、续方、购药等。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居民线上就诊,减少聚集。2021年各板块互联网医疗平台用户数量均有所增长,总用户量增长约1,500万,其中挂号问诊平台用户量增长最多,约570万人,医药电商平台用户增长率最高,达38.5%。
2020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医疗独立APP日活量高达862.4万人,同比增长144万人。其中平安好医生春节期间日活量为542.7万人,位列第一,高于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2020年京东健康活跃用户数量由2019年561万增长至898万,日均访问量超10万,是2019年同期的5倍。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政策利好,嗅觉灵敏的资本关注到数字医疗行业,各大资本跑步进场,抢占先机,2018年投融资规模达到巅峰
2013-2019年期间,中国数字医疗企业投融资情况较为波动,2013-2016年期间融资金额和数量大涨,2016年融资事件数量到达巅峰,为261件。2017年出台多个政策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情况有所放缓,2018年,投资金额为142.6亿元,到达巅峰。
2020年投融资事件为38件,多集中在战略融资和A轮早期融资,规模在数百万到亿元之间,成熟企业已经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自2010年起,政策利好和互联网科技进步使中国数字医疗高速发展,资本看到了这个赛道的潜力,各大资本跑步进场,推动行业发展。
互联网医院的普及减少病患看病时间、提高医生效率、缓解医患关系,相较于传统的全程在院就诊流程,就医体验更佳
传统医院就诊从挂号到候诊、到支付所有环节均在院内完成,“三短一长”造成看病过于消耗时间、看病难、病患痛苦等问题;而医生端面对大量病患的抱怨也会出现压力大,态度不好的情况,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互联网医疗大部分环节都在线上完成,面对小病还可以线上就诊,节省病患时间,提高医生效率,同时降低发生摩擦的概率。同时互联网赋能,加强病患院后管理,以及慢病和老龄人的健康检测。
相较于传统医院就诊流程,互联网医疗体验更佳,在支付体验、预约挂号服务、自存查询服务等方面更占优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深度见解:随着医疗需求增长、资源分配不均、资本入场等,加之新冠肺炎爆发推动行业发展,中国数字医疗服务稳步增长
传统医疗是政策导向型的行业,由于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致使互联网医疗发展先于政策,行业经历了2000-2010年萌芽阶段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经过“先行者”的探索,除了互联网和保险巨头开始布局数字医疗领域,创业者也纷纷投入数字医疗行业,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同时也乱象丛生。
政府出台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药流通”等相关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的同时,规范行业发展、加强监管力度,并为行业树立中期目标,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优胜劣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全民倡导减少走动,医院是高风险场合。在此背景下,在线问诊、医药电商高速发展,国家频繁发文促进互联网医院发展完善,同时开始明确医保在互联网医院中的使用。
重点关注企业
通过深度研究中国数字医疗服务行业相关厂商,头豹建议重点关注阿里健康[00241.HK]、京东健康[06618.HK]、平安健康[01833.HK]。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