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引领肺癌精准治疗发展,奠定患者生存基准。
近20多年来,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这得益于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以及精准治疗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近期【肿瘤资讯】特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畅谈肺癌的精准治疗和全程管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EAR”引领肺癌精准治疗发展,奠定患者生存基准
范云教授: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肺癌治疗已经从基于临床特征、病理分型的传统治疗模式发展到基于基因分型的精准治疗模式。精准靶向药物的问世及更新迭代,让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肺癌从谈癌色变的时代进入到慢病管理时代。EGFR、ALK、ROS1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肺癌治疗靶点,2009年,IPASS研究[1]开启了肺癌靶向治疗先河,EGFR TKI类药物相比传统化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获益,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改善。ALK作为“钻石突变”,ALK TKI的更新迭代,让患者的生存获益更加显著,目前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中位总生存期已经超过7年[2,3],奠定长期生存基准。ROS1靶点则促进了NSCLC分子分型的进一步细分,让我们的视角逐步移向少见/罕见突变。
肺癌罕见靶点治疗发展迅速,药物可及性稳步提高
范云教授:肺癌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继EGFR、ALK之后,有越来越多少见/罕见突变被发现。尽管肺癌单个罕见靶点突变发生率低,但总体占有量大,罕见靶点约占所有肺癌的15%[4],即约每7个肺癌患者中,便有1个罕见靶点阳性。近年来针对肺癌罕见突变,如NTRK融合、MET ex14跳跃突变、RET融合、ERFR ex20ins突变、KRAS G12C突变等,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相对应的靶向药物获得药监部门批准上市,药物可及性稳步提升。
ROS1作为经典的罕见突变,已经成为下一个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靶点。克唑替尼是ROS1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同时也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的ROS1 TKI,Ⅰ期PROFILE 1001研究结果显示,克唑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9.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1.4个月[5]。尽管ROS1阳性晚期NSCLC中众多靶向药物相继开展研究,但克唑替尼地位从未撼动。
整体而言,罕见靶点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模式的创新,不断推动肺癌慢病化进程。但目前仍然存在着罕见靶点基因检测率低,且一线靶向治疗比例低的问题,例如一项全球大型在线调查研究显示,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仅为28%[6],我们需要给予肺癌罕见突变患者更多关注。
为了让更多罕见靶点突变的患者从精准治疗中获益,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开设肺癌罕见突变门诊,这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应用网络的力量,为肺癌罕见突变患者进行指引,引导他们去大型医院就诊。
肺癌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全程管理愈发重要
范云教授:随着肺癌患者生存的改善,部分肺癌亚型已经进入慢性病范畴,对患者的全程管理至关重要。全程管理要求临床医生保持清晰的全局观念,从诊断、治疗、随访进行全方面的思考,无论是治疗优势,还是治疗副反应,都需要进行全程的监管。尤其在治疗选择上,不能局限于某一些治疗而忽略了其他治疗的优势,同时要充分考虑一线治疗与耐药后治疗选择。此外,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绝大部分为居家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因此需要有好的宣教,同时患者和医生之间需要互通,及时沟通反馈,以便于临床医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更需要患者背后的整个家庭的支持。
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离不开精准检测
范云教授:肺癌慢病时代,精准治疗理念已深入人心,未来如何助力精准治疗进一步发展?精准治疗离不开精准的检测,基因检测需要深入治疗的各个环节。在治疗前,检测的覆盖面要更广,除常规对EGFR、ALK、ROS1等靶点进行平行检测外,还应当尽可能覆盖更多肺癌少见/罕见靶点,如BRAF、MET、RET、HER2和KRAS等。在治疗耐药后需要进行二次检测,在检测标本上推荐二次活检的组织样本,如果组织样本无法获取,血浆ctDNA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检测结果,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同样是重要的研究探索方向,目前已有研究提示,通过血浆ctDNA的监测,如果检测到EGFR突变转阴,患者接受EGFR TKI的疗效更好,血浆ctDNA的动态监测可以预测患者的疗效,未来我们期待在该领域看到更多的突破和惊喜。总之,精准的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前提,精准检测的理念需要更加深入人心。
精准治疗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要让治疗更加精准,而要实现更加精准,则必须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划分。针对EGFR突变NSCLC人群的细分,中国专家已经走在了前列,2020年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专家共识将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突变两类人群,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推荐。在更为细化的人群中,如何实现治疗疗效的优化,是未来重要的探索方向。从分子分型层面进一步的细化,实际上还是离不开精准的检测,需要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众多检测技术中,NGS检测凭借其高通量和灵敏性的特点,未来在肺癌精准治疗方面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肺癌精准治疗更进一步发展。当然就目前而言,NGS检测还存在技术条件、质控、报告规范化、价格等方面的限制。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需要选择有相关资质的检测公司或实验室,同时希望未来业内能够建立NGS检测的标准,让NGS检测更好更快的发展。
审批编号:PP-XLK-CHN-0619
到期日:2023-7-4
1.Mok TS, Wu YL, Thongprasert S, et al. Gefitinib or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J]. N Engl J Med, 2009, 361(10):947-57.
2.Pacheco JM, Gao D, Smith D, et al. Natural History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 in Stage Ⅳ ALK-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 2019, 14(4):691-700.
3.Ito K, Yamanaka T, Hayashi H,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of crizotinib followed by alectinib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rearrangement (WJOG9516L):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Eur J Cancer, 2021, 145:183-193.
4.Nokin MJ, Ambrogio C, Nadal E, et al. Targeting Infrequent Driver Alter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Trends Cancer, 2021, 7(5):410-429.
5.Shaw AT, Riely GJ, Bang YJ, et al. Crizotinib in ROS1-rearrang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updated results, including overall survival, from PROFILE 1001[J]. Ann Oncol, 2019, 30(7):1121-1126.
6.Parikh DA, Walia G, Freeman-Daily J,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ROS1+ Cancers: Results From the First Patient-Designed, Global, Pan-Cancer ROS1 Data Repository[J]. JCO Oncol Pract, 2020, 16(2):e183-e18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