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中医药产学融合发展,甘肃做出“榜样”!
记者:马源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以“弘扬中医国粹、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将于2021年8月25日至28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办。
“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作为展示中医药发展成果和供需对接的国家级平台,对于推动甘肃乃至全国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如是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一级巡视员齐贵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齐贵新表示,多年来,甘肃省立足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发祥地、道地药材主产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甘肃全省标准化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了200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率达到43%以上。”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而且通过药博会的牵引,建立了5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入住的加工制造企业有170户,建成了5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和10个产地市场。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
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据悉,2011年甘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甘肃省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不断加强对甘肃省中医药发展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贫困地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等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波表示,目前,甘肃省已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3个,国家中医(专科)医疗中心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14个、重点专科29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0个,培养了一批歧黄学者等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并在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组建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和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有效推动了甘肃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定西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此外,在康养方面,甘肃省定西市把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依托药博会这个平台,构建了“人人学中医、户户种药材、处处搞康养、层层兴歧黄、县县做产业”的发展格局。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文玫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文玫在回答《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提问时主要讲到了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机构建设,打牢康养基础。① 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设置了治未病中心,或者加挂了康养科的牌子,我们有100个乡镇卫生院现在建成了中医馆。② 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③ 鼓励民营资本设置医养结合机构,目前已经打造了3家示范点。④ 建设了陇西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中心,通渭县温泉水疗中心,以及漳县遮阳山景区康养基地。
第二,加强继承创新,提升康养水平。加快道地药材当归、党参、黄芪药食同源的推广应用,推出了药膳美食、保健饮品、针灸理疗、温泉洗浴等系列康养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我们的当归美肤、井盐洗浴系列产品,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第三,加强产业融合,助推康养发展。一方面,依托药博会进行大健康产业的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在药博会期间推广地方美食、药膳及小杂粮等产品服务。
同时,在药博会期间举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李氏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节以及渭水文化康养节,在这些节庆活动基础上,我们利用定西中药材的资源优势、青山绿水的环境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打造了集中医理疗、药膳保健、温泉养生、运动康复以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把定西打造成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
责任编辑:马源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