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运动损伤怎么办?
东京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也带动了许多人的运动热情
然而近日因运动后身体不适
去医院就诊的患者也日渐增多
其中不乏韧带撕裂、跟腱断裂等严重问题
我们开展体育锻炼的时候
如何做好安全防护,预防运动损伤呢?
运动损伤,顾名思义是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并不是运动员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也有很多的运动损伤,所以说运动损伤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运动损伤会造成身体解剖结构上的破坏,比如肌肉撕裂、韧带撕裂、甚至骨折等,并进一步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或障碍。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呢?比如下肢关节中的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上肢关节比如肩、肘、腕关节的扭伤;以及肌肉、韧带的损伤。拉伤最多的是大小腿肌肉撕裂、跟腱撕裂。还有骨骼的损伤,比如四肢骨折等,以及脊柱中颈椎、腰椎及周围韧带的损伤。
1
准备活动不合理
运动前要先做预备活动,意义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神经懒惰性,同时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强度等等,从而预防运动损伤。假如不认真去做准备,敷衍了事,或者准备不当,或者准备运动过量了,都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
2
违背训练原则
比如训练过度,持续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体能消耗过大出现低血糖了,重度疲劳会导致警觉性、注意力减退,身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这样容易引发急性运动损伤。长时间局部负荷过大,也容易引起微细损伤积累,导致慢性损伤。
3
场地设备、环境、气候因素不佳
比如场地凹凸不平、有杂物、地面太滑,那不是很容易摔倒受伤吗?如果带的护具、装备不行,也容易出现问题。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冻伤,天气过热容易出汗脱水中暑等。光线不佳视物不清,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除了损伤的外在因素,也离不开内因,比如人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结构本来就比较薄弱,那么如果不了解,或者在运动过程当中不注意保护的话,可能在这些部位容易发生损伤。
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运动计划,例如炎热天气下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调整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运动。
急性损伤急救第一条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如果有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出现意识问题或者气道、心脏等急性损伤,应保护好患者,送急诊抢救。无专业知识的人员切不可尝试复位或者无保护搬运,以免加重损伤。
涉及脊柱骨折脱位或者关节脱位等有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的重要部位,在搬运时应使用多人平举法,以免脱位加重导致神经血管损伤。
大部分情况下均可按照RICE原则处理。
R
rest(休息)
I
ice(立即冰敷)
C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E
elevation(抬高受伤关节)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总策划: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康复科 湖北之声
编辑制作:彭锦弦
审核:聂文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